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地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保障。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是全球环境变化研究的核心和焦点,涉及到全球、国家以及区域的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治理、粮食安全以及可持续发展等重大问题。中国人口众多,人均土地资源不足,耕地减少、水土流失、人地矛盾突出等土地问题非常严峻。济宁市作为全国十三个重点煤炭生产基地之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各项建设用地需求旺盛,农用地与建设用地矛盾日益突出。本研究依据济宁市2000年和2009年遥感影像和1993-2008年社会经济统计资料,采用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技术,从土地利用变化的幅度、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土地利用类型转移和土地利用程度变化等方面,对2000-2009年济宁市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展开分析,揭示土地利用变化诱致的问题,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与多元线性回归方法,解读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原因,分析1993-2008年耕地和建设用地变化的驱动力。在此基础上,提出合理利用土地的对策建议。研究的主要结论有:(1)济宁市土地利用/覆被类型分为5类:耕地、林地、未利用地、水域和城乡建设用地。(2)耕地和城乡建设用地是济宁市最主要的土地利用/覆被类型,二者占土地总面积的80%以上。9年来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主要变现为:耕地、未利用地减少,林地、水域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加,耕地年净减少率1.13%,城乡建设用地年净增加率1.5%。耕地减少的主要去向是林地、水域和城乡建设用地,城乡建设用地的增加则主要来自于耕地、林地和未利用地。(3)驱动济宁市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社会经济因素有社会环境、经济发展和人口变化。土地利用变化的社会环境驱动力包括国家政策、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城市化进程以及采煤塌陷等;耕地和建设用地变化的经济发展驱动力与人口变化驱动力主要是人口增长率、非农化水平、农业总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比重、工业总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比重、农民人均纯收入等5项因素。(4)济宁市合理利用土地的政策响应为:控制人口规模,优化非农化水平;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产业结构;依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努力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