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鲍曼不动杆菌感染住院患者科室分布,探索其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及耐药特点,制定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相关控制措施,为预防院内感染及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描述性研究及病例对照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根据2001年国家卫生部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诊断医院感染病例,对某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2012年6月1日-2014年5月31日发生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的108例患者进行描述性研究,了解该院感染病例科室分布、菌株来源及细菌药敏学结果。病例对照研究选取同期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患者100例为病例组,按1:1配对方法选择对照,其标准为同期入院(入院时间相差<10天)、入院诊断相似、住同一科室且未发生医院感染患者。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1、描述性研究 近两年共发生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病例108例,感染病例科室分布以重症医学科居首,占37.96%,其次为呼吸内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及普外科,各占16.67%、12.96%、12.04%及11.11%;菌株主要来源于呼吸道标本,痰及咽拭子占59.26%,其次为血液、尿液及切口分泌物,分别占13.89%、11.11%及9.26%。药敏试验结果显示鲍曼不动杆菌仅对多粘菌素B及米诺环素保持高敏感率(>95%),对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为50.0%,对亚胺培南及美罗培南耐药率分别为62.3%及65.1%,对哌拉西林、头孢曲松、头孢他啶、左氧氟沙星、四环素等抗菌药物耐药率均在70%以上。 2、病例对照研究 选取病例组及对照组各100例,病例组与对照组年龄、性别无统计学差异。单因素分析有8种可能为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根据OR值大小依次为基础疾病、留置导尿、使用呼吸机、抗菌药物使用≥14天、使用深静脉插管、住院时间≥14天、抗菌药物联用及使用免疫抑制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上述8种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条件 logistic分析,发现使用呼吸机(OR=10.676,95%CI=2.866–39.766)、抗菌药物使用≥14天(OR=9.640,95%CI=1.633–56.898)、基础疾病(OR=8.071,95%CI=1.042–62.517)、使用深静脉插管(OR=7.752,95%CI=1.128–53.299)、留置导尿(OR=6.206,95%CI=1.234–31.209)为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结论: 1、重症医学科是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高发科室,菌株主要来源于呼吸道标本,说明呼吸道感染为其主要感染部位。鲍曼不动杆菌仅对多粘菌素 B及米诺环素保持高敏感率,对大部分抗菌药物耐药率均在70%以上。使用呼吸机、抗菌药物使用≥14天、基础疾病、使用深静脉插管、留置导尿为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2、鲍曼不动杆菌已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致病菌,其感染率及耐药率日趋严重,这不仅给临床治疗带来了很大困难,而且在医院极易引起流行暴发,严重危协患者生命安全。 3、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应指导临床科室做好医院感染防控工作,医务人员在进行侵入性操作时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程,并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要求做好手卫生工作,患者出现感染症状时及时进行病原学检查,并根据细菌药敏学结果合理应用抗菌药物,防止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在医院内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