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胺/环己胺型单官能度苯并噁嗪的合成及聚合反应机理研究

来源 :河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m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苯并噁嗪开环聚合反应机理是苯并噁嗪化学中最基本的问题。本文基于苯并噁嗪的研究基础和应用发展现状,针对单官能度苯并噁嗪不能聚合形成高分子量聚苯并噁嗪的问题,选取一些有代表性的单官能度苯并噁嗪作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其开环聚合反应机理。以苯酚、两种对位取代酚(对甲酚和对甲氧基苯酚)和两种邻位取代酚(邻甲酚和邻甲氧基苯酚)、苯胺和环己胺,分别合成以酚为基的三个系列单官能度苯并噁嗪。用核磁共振(~1H NMR、13C NMR)和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分别确定了所合成苯并噁嗪单体的分子结构。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和FTIR分别研究了各种苯并噁嗪单体的热聚合放热行为和聚合过程中的结构变化。苯酚型苯并噁嗪可以聚合形成高分子量聚合物,而邻、对位取代酚型苯并噁嗪只能形成低聚物。苯并噁嗪热处理产物的~1H NMR、13C NMR、FTIR和质谱分析结果表明,单官能度苯并噁嗪在开环聚合反应过程中发生开环环化低聚反应和开环线性低聚反应,形成一系列环形低聚物和线性低聚物,其中苯酚型苯并噁嗪可以进一步反应生成高分子量聚合物。另外,采用动态力学分析和热重分析分别研究了苯酚型聚苯并噁嗪动态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苯酚-苯胺型聚苯并噁嗪相较于苯酚-环己胺型聚苯并噁嗪刚性强、交联密度高、热稳定性好。利用差示扫描量热法和热重分析分别研究了邻、对位取代酚型苯并噁嗪低聚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和热稳定性,结果表明,邻甲苯酚-苯胺型苯并噁嗪低聚物热稳定性最好。邻甲氧苯酚-苯胺型苯并噁嗪低聚物玻璃化转变温度高、残炭率高。
其他文献
心血管疾病是全球发病率和致死率最高的疾病之一,严重影响着人类的健康。血管移植手术是治疗严重心血管疾病的常用且有效的方法,但由于自体血管来源不足,异体血管免疫排斥反应比较严重,因此临床上常常需要用到人工血管。大口径人工血管(内径≥6mm)在临床上的应用已达到良好的效果,而小口径人工血管(内径<6mm)由于急性血栓、内膜增生和钙化等导致通畅率低的问题,仍无适合于临床应用的产品。因此,小口径人工血管的开
学位
淀粉样多肽是一类在特定条件下能够发生自组装并形成具有cross-β结构聚集体的一类多肽。这类多肽形成的聚集体可以有多种微观形貌,既包括最常见的纳米纤维,也包括纳米球、纳米带、纳米片层和纳米管等微观形貌。淀粉样多肽形成的纳米纤维,也被称为淀粉样纤维,和许多影响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这些疾病包括大家熟知的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和II型糖尿病等。此外,由淀粉样多肽形成的各种纳米自组装体也可以
学位
CO2加氢甲烷化是解决当前温室效应和对CO2进行资源化利用的最有效方法之一。Ni基催化剂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和CH4选择性,且廉价易得,具有工业应用前景,然而Ni基催化剂低温催化活性较低且抗烧结性能较差,限制了其工业应用。因此,高活性抗烧结Ni基催化剂的开发具有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意义。负载型催化剂中金属-载体强相互作用(Strong Metal-Support Interaction,简称SMSI)
学位
生物质是指在光合作用下由二氧化碳转化形成的有机体,具有来源丰富、自然可再生、价格低廉等优点,推动生物质资源的高效、多元化、可持续利用,有助于实现“双碳”目标和环境保护。生物质衍生碳材料具有自然有序的孔道结构和丰富的含杂原子(N、O、S、P等)官能团,满足电化学反应对于离子扩散、储存和转化的要求,被广泛地应用于电池、超级电容器(SC)、电催化氧还原反应(ORR)等领域。生物质衍生碳材料不仅可以通过调
学位
铜锌锡硫(CZTS)材料因其一系列优异的性能,如高吸收系数、合适的光学带隙且组成元素丰富无毒性而有望成为下一代薄膜光伏材料。近年来,CZTS在太阳能电池、光催化和热电等方面的应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有鉴于此,本论文第一个工作研究了CZTS的结构和性质,旨在对这种热门材料有全面而清晰的认识。CZTS太阳能电池在光电转换效率(PCE)方面取得显著的进步,从最初的0.66%增至目前的12.6%。然而这一
学位
近几年来,多组分聚合反应(MCPs)渐渐的走进了众多高分子科学领域研究人员的视野并引起了广泛关注。MCPs因其能够以一锅法采用较少的反应步骤制备出具有复杂结构的聚合物,因此MCPs被广泛用来制备功能性聚合物。非传统AIE活性聚合物中的簇聚集发光(CTE)活性聚合物由于其不具备传统AIE活性聚合物中常见的芳环共轭结构,而是基于饱和C-C、C-O、C-N或杂环这种非共轭的结构,因此CTE现象也常见于蛋
学位
近年来,随着医疗保健、运动器材、可穿戴电子产品领域的发展,人们对柔性传感材料需求不断增加,对其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某些特定领域,具有高强度并保持一定拉伸性的柔性传感材料备受期待。具有优良特性的聚氨酯弹性体适合用作制备柔性传感器的基体材料。本研究目标是制备一种有较高强度和拉伸性且具备应变响应性能的聚氨酯弹性体。采用预聚体法,先以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和聚四亚甲基醚二醇(PTMEG
学位
铜催化的端炔偶联反应是构建Csp-Csp键的有效途径,其反应机制的研究在有机和材料的二炔结构合成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基于密度泛函理论计算了不同价态铜催化苯乙炔(Phenylacetylene,PAY)和六炔基苯(Hexaethynylbenzene,HEB)端炔碳偶联的反应机制,探讨了反应中的单电子转移(single electron transfer,SET)过程,并使用Marcus公式计算了S
学位
近年来,高分子水凝胶的研究工作已发展成为化学、材料领域的热点话题,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在生物医药学领域中,水凝胶在组织修复材料的制备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光交联水凝胶因其环保的诱发方式、可控性高的特点被众多学者青睐,需要注意的是,引发其反应的光源波长多位于为紫外/可见光区域,穿透性较差,这就导致利用光交联反应在生物体内部原位合成水凝胶十分困难。本研究利用X射线穿透性强这一特点,设计了以安全剂量X射线
学位
设计构筑催化性能好、目标产物选择性高、生产成本低、环境友好型多相催化剂一直是多相催化领域的研究热点。生物质材料一直以来都被视为绿色清洁、可再生的环境友好型材料,具有成本低、无污染、产量多、可再生、附加值高和可加工性能强等优点。纤维素、甲壳素和壳聚糖作为代表性生物质材料,是自然界含量最为丰富的天然生物聚合物,拥有的大分子碳链使得它们常被用作功能化碳材料,而甲壳素和壳聚糖所富含的氮元素,对提升所得材料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