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明确要求,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在当前我国面临的“八大金融风险”中,流动性风险作为第二大风险,对于商业银行来说是终极的,也是最致命的。2013年中国金融市场出现两次“钱荒”事件,暴露出商业银行在流动性管理方面的不足。2014年以来,国内多家农村信用社和村镇银行相继出现“挤提”现象,在宏观经济下行、存款保险制度实施、利率市场化推进、互联网金融崛起等因素影响下,农村中小法人银行业机构的流动性风险压力持续加剧。特别是四川省经济发展水平、银行资本实力、资产质量、风险管理和高管履职能力等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面临的流动性风险隐患更加突出。研究四川省农村中小法人银行业机构的流动性风险的影响因素,能够为监管部门和银行前瞻性管控流动性风险提供明确导向,并根据影响程度和形式的不同作出及时准确的应对。本文首先从流动性风险产生的原因、影响因素、管理三个方面,对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流动性风险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汇总回顾。根据巴塞尔协议和监管部门有关文件规定,对流动性风险的基本概念、特殊属性和主要度量指标进行了描述性分析。结合样本数据,分析得出四川农村中小法人银行业机构在流动性风险和管理方面,呈现出季节性、高危性、管控力弱、过度强调盈利、体制缺陷等5个基本特征。在实证分析部分,选取四川农村中小法人银行业机构中未改制的农村信用社和村镇银行共28家样本机构作为实证研究对象,采取主成分分析法计算了28家机构2014年-2016年6月末的流动性风险水平,运用计量经济学中变截距固定效应面板模型对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综合评估出8个影响因素对流动性风险具体影响方式和程度等,并逐一进行解释说明。特别地,在合成综合流动性风险指数的指标选取上,通过充分比较分析各指标的优劣势和全面性,从10个流动性风险度量指标中选取流动性比例、核心负债依存度、流动性缺口率和贷存比这4个指标作为代表性指标;在解释变量中,设置房地产市场供销比率这一指标,以衡量银行所在市(州)房地产市场供给和交易状况对流动性风险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机构所在市(州)的国民经济发展速度、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房地产市场供销比率是影响四川农村中小法人银行业机构流动性风险的主要外部影响因素,机构的盈利能力和信用风险是重要的内部影响因素,居民消费水平、央行货币政策、机构资本实力这3个因素对流动性风险无显著影响。从数据看,5个具有显著影响的因素中,房地产市场供销比率的影响程度最大,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影响程度最小。最后,根据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结果,从监管层面和银行层面对如何加强四川农村中小法人银行业机构的流动性风险管理提出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