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各种医学影像设备如X光机、CT、核磁共振仪等已愈来愈多的进入医院,医学影像胶片正在以爆炸式的速度增长。得益于计算机和多媒体等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PACS系统已不仅仅停留在概念阶段,而是正在向实用化、大众化方向发展。这使得医学影像的数字化存储正在逐渐成为现实。在我国,PACS系统的国产化和低成本化是各生产厂家、研究机构的研发热点。 本文首先较全面的介绍了PACS系统的各个方面:①系统的产生、现状和发展趋势;②对PACS系统所涉及的主要技术做了详细的介绍,如医学图像的压缩技术和多媒体数据库等关键技术;③分组件模块介绍了系统的一般构成;④介绍了评估系统效益的3个模型。 第二章重点阐述了对医学图像压缩技术的研究及所进行的工作。在分析对比了几种广泛实用的无损与有损压缩方法的基础上,针对医学图像有损压缩的总体趋势,提出了一种有损与无损方法相结合的、有较高保真度的压缩方法:分区压缩方法。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适于医学图像的有损压缩,在得到较高压缩比的同时,完整的保留了病灶区信息,不会对诊断造成负面影响。 第三章对PACS系统的数据库技术进行了探讨。详细介绍了利用扩充型关系数据库,采用客户/服务器模式建立基于SQL Server 7.0的PACS归档数据库。为减低系统硬件成本,对PACS系统的三级归档存储方式进行了改进。将高速缓存及一级归档均存储于同一存储介质—归档服务器中。 第四章从系统集成角度详细介绍了Micro-PACS系统的设计方案。给出了基于PC平台的PACS组件集成方案和系统管理软件整体设计方案。就其中的数字图像处理模块中两中常用的图像显示技术:图像增强和图像局部放大进行了研究与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