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柔性制造单元(Flexible Manufacturing Cell,FMC)是一种小型的柔性制造系统(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FMS),不仅能满足多变的市场需求,而且所需的投资少。随着企业规模扩大后能够进一步整合成更大型、功能更多的FMS,正是FMC的这些优势,使其受到中小企业的青睐。目前国内外对FMC的研究多数集中在单元设计、单元调度等方面,对FMC可靠性分
【基金项目】
:
江苏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高档数控多功能复合加工装备研发及产业化”(项目编号:BA201709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基于可用性建模的数控机床主动维修决策方法研究”(项目编号:51705048); 国家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科技重大专项课题“机床制造过程可靠性保障技术研究及应用”(项目编号:2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柔性制造单元(Flexible Manufacturing Cell,FMC)是一种小型的柔性制造系统(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FMS),不仅能满足多变的市场需求,而且所需的投资少。随着企业规模扩大后能够进一步整合成更大型、功能更多的FMS,正是FMC的这些优势,使其受到中小企业的青睐。目前国内外对FMC的研究多数集中在单元设计、单元调度等方面,对FMC可靠性分析技术缺乏研究。基于此,本文从FMC寿命周期的设计和服役两个阶段系统性地研究了其可靠性建模与分析技术,论文的主要内容如下:(1)设计阶段基于功能分解的FMC可靠性建模技术研究。提出了设计阶段基于功能分解的FMC可靠性建模方法,该方法首先根据客户需求确定FMC的功能,然后对FMC开展SSE过程和EMA过程的功能分解活动,并根据功能分解结果参考故障树的构建方式建立两个过程的功能树模型,最后基于各级功能树模型建立对应的可靠性数学模型,完成整个FMC设计阶段的可靠性建模活动。(2)设计阶段FMC的故障分析方法研究。针对FMC设计阶段全面开展FTA和FMECA耗时、耗财的缺点,提出了一种混合故障分析方法。该方法拥有三层分析结构,分析思路按照系统层(SSE过程)、元动作层(EMA过程)和故障机制层。通过在每一层首先开展FTA,最大可能地找到所有潜在故障模式/原因,然后再开展FMECA确定关键故障模式/原因,通过逐层深入分析,完成FMC的故障分析工作。在开展FMECA分析时,考虑分析成本因素,引入理想解法(TOPSIS)用于确定故障模式/原因的风险优先级,克服了传统RPN的一些缺点。(3)服役阶段FMC的随机过程可靠性建模技术研究。分别建立了单机床FMC和双机床FMC的随机过程可靠性模型,包括不考虑设备故障和考虑设备故障两种情况下的随机过程可靠性模型。对所建模型进行求解,得到解析解,并在所求解析解的基础上,研究FMC的评价指标,包括设备利用率、生产率、制造能力和生产效率等。由于双机床FMC在实际运行时,机床的加工时间存在时间差,因此采用两种极限情况来表示机床的利用率和生产率,机床的实际利用率在这两种极限情况构成的区间内。在数值案例分析时,探讨了模型中随机变量服从指数分布和非指数分布两种假设的情况。(4)服役阶段FMC任务可靠性建模技术研究。建立了包含设备性能状态、产品质量和生产任务需求三个要素的FMC任务可靠性模型。首先给出了FMC任务可靠性模型的基本函数表达式;然后基于马尔可夫链和通用生成函数(UGF)方法构建了多性能状态的FMC任务可靠性模型;最后建立了包含产品质量、生产需求和设备性能的多种结构的扩展状态任务网(ESTN)模型,给出了整个FMC的任务可靠性的分析流程。(5)服役阶段的FMC故障分析方法研究。在服役阶段,基于随机点模型建立了四参数NHPP故障模型,通过求解模型确定收集的故障属于哪个故障期,便于开展后续的FTA分析活动。在分析FMC中机械系统故障时,将元动作理论和故障树分析方法结合,建立了元动作故障树(MU-FTA),然后将所建立的MU-FTA映射为证据网络,通过Dempster合成规则融合产品的售后数据和专家经验信息,得到证据节点的BPA,进而通过网络传递得到元动作单元的BPA,根据各个证据网络节点状态的信度排序,完成定量诊断活动。
其他文献
铜作为一种重要的有色金属材料,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目前,我国铜资源总体呈现储量少、品位低、分布相对集中的特点,且对外依赖程度较高。随着我国铜消费量的快速增长、硫化铜矿石及含铜富矿石的日益减少,针对不同含铜矿石的特点,开发利用新的浮选工艺,加强对复杂难选铜资源的高效利用,对于保障我国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论文系统总结了黄铜矿、斑铜矿、蓝辉铜矿及孔雀石四种铜矿物
半导体材料优异的光催化活性使其在药物递送、癌症治疗以及抗菌等生物医学领域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然而,大多数半导体材料由于自身的禁带宽度较大,只能够被紫外光激发。而紫外光仅占太阳光总量的2~4%,导致半导体材料对太阳光的利用率很低。另一方面,紫外光的长时间照射会造成生物分子的变性失活,损伤正常的生物组织器官。因此,现有的大量报道都在致力于拓展半导体材料的光响应范围,以及提高半导体材料对所吸收光的转化效
监管政策是连接政府与市场的桥梁,是政府进行行业治理的重要工具和手段。透视监管政策变迁过程,可以呈现政策场域的发展趋势,挖掘政策要素嬗变的特点,洞悉政府与市场、社会边界勘定的机制。历史制度主义理论重视历史因素,强调政策场域内非对称的制度结构关系,认可行动者的能动性,也非常赞同理念在解决不确定性问题时的有用性和独特作用,因而是阐释监管政策变迁过程和机制的重要工具。出租车行业是中国市场化改革较早的一个行
镁合金作为最轻质的金属结构材料,在对轻量化需求日益紧迫的汽车和航空航天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然而,镁合金相对较低的强度,严重制约了镁合金的实际应用。沉淀强化是提高镁合金强度最有效的方法之一。镁合金中析出相的强化效果严重依赖于析出相的形貌和取向,普遍认为柱面析出相的强化作用优于基面析出相。因此,理解镁合金中析出相形貌和取向关系的形成并促进析出相沿柱面析出对提高镁合金的时效强化效果至关重要。此外,镁
镁合金具有低密度、高比强度和比刚度等优点,在航空航天、汽车和3C通讯领域有着巨大的市场前景。相比于铝合金,镁合金强度低,而为了提高镁合金强度通常加入大量合金元素使得其生产成本和自身重量大大的增加,限制了镁合金进一步应用,制备低成本高性能镁合金能够有效拓宽其市场应用。本课题基于微合金化概念,首先,研究了低含量Gd元素添加对Mg-Gd二元合金组织和力学性能影响,分析了Mg-Gd合金组织细化机理、挤压过
随着全球能源和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新能源汽车被纳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纯电动汽车作为新能源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突破其核心关键技术,抢占汽车技术国际制高点,推动新能源产业的健康、有序、快速发展,对实现汽车强国战略目标有重大意义。2017年全球的电动车销量超过122万辆,中国2017年电动车销量累计达到77万辆,其中纯电动汽车销量达到65.2万辆,位居全球第一。困扰电动汽车用户的几个关键问题,其一是续航
水润滑轴承系统广泛应用于舰船、潜艇、水下机器人以及无轴泵喷推进器等装备的传动系统中。随着水润滑轴承系统向低噪声、长寿命、高深度水密、低跳动以及高功率密度等方向发展,尤其是未来船舶动力-无轴推进系统颠覆性技术的出现,对水润滑轴承系统提出了更为严苛的性能要求。通过构建动态摩擦学与摩擦激励振动模型可优化水润滑轴承系统润滑、接触、界面磨损、动力学性能以及规避中高频噪声辐射风险,最终达到提高水中兵器隐蔽性,
汽车智能化能有效减少事故、缓解拥堵、降低能耗并提高道路利用率,成为学术界和工业界的研究热点,作为汽车智能化的典型代表,自动驾驶技术将信息、传感、通信、控制、计算机以及人工智能技术融合起来,代表着未来汽车技术的战略制高点,也是目前世界公认的发展方向。得益于道路结构统一、交通流向明确、环境相对封闭、车辆行驶规则确定等优势,高速公路下的自动驾驶有望成为自动驾驶技术走向商用的第一步。本课题依托国家自然科学
微化工技术有助于实现化工过程的高效、绿色、安全生产,对缓解当今世界能源与环境问题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微化工技术的核心是微反应器,由于其特征尺度小、比表面积大,因而具有极高的热质传递速率,在化学、化工、能源、生物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在微反应器中,催化剂负载在通道壁面的方式可以避免催化剂分离和回收问题,但受限于反应器尺寸,催化剂负载面积极小。填充床微反应器虽然能显著增加催化剂负载面积,但会导致反
半导体光催化技术因其反应条件温和、能直接利用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的优势,在解决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等问题中显现出巨大的应用前景,开发高效稳定的光催化剂成为了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之一。然而,光催化材料的太阳能利用率低、光催化反应效率低、反应机理不明确等问题制约了该技术的实际应用。因此,本论文以发展高效、稳定的半导体光催化材料为目的,紧密围绕提高光能利用率、增强光生载流子的分离效率和揭示光催化反应过程等三个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