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合作是人在社会中赖以生存的重要能力之一,是新世纪人才必不可少的能力之一。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和新课程标准的提出与推广,教学重点不再仅仅是学会知识,更多的是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创新、合作与交流能力,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满足这一条件的新型教学模式得到了很多国家的认可和使用。小组合作学习一方面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但另一方面也增加了教师的教学困难,例如课堂秩序难以调控、学生的学业成绩很难得到保证。在具体的实践当中,很多教师的课堂看似非常热闹,但只有形式没有实质,小组合作学习只是一种流于形式的课堂环节。在深圳市东昌小学进行的小组合作学习中,以课堂小组合作的学习较多。然而,在学校强调学业成绩的环境下,由于小学生的生理特点和认知水平,小学教师的理论水平、指导技能等因素的影响,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着诸多问题。纵观国内关于合作学习的研究,大多是从宏观的角度对合作学习进行理论的分析,缺乏针对性。因此结合合作学习理论基础以及前人完成的文献、资料等,通过实地调研分析,亲身实践,挖掘东昌小学在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中普遍存在的不足,又深入而细致地探寻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相应地提出了解决对策。本文主要采用访谈法、观察法、文献分析法和教学实践四种研究方法。文章第一章引言,概述了问题提出的背景、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第二章从建构主义、最近发展区、人本主义等多方面阐述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给出明确的小组合作学习的定义,提出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第三部分从小学生的思维特征、情感特征、学习经验特征论述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及发展要求,再次阐述小组合作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第四章根据调查分析找出东昌小学在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中的问题,其中教师理论水平参差不齐、指导技能有待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意识薄弱,小组合作学习质量不高等较为普遍,并根据观察访谈深入挖掘问题背后的原因所在;第五章在对以往研究的分析和自身探索下,分别从学校、教师、学生的角度提出解决对策;第六章结合自身实践,举出教学实例来进一步探寻小组合作学习;第七章指出本文的不足之处,并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发展进行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