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肝硬化患者心脏方面相关的电生理、影像(包括胸片及心超),以及血生化的变化,并综合上述指标,提示其合并症之一,即肝硬化性心肌病的存在,讨论相关检查手段的意义,加强对该病的认识。 方法: 1、收集2012年12月至2014年2月间,在温州医学院附一院诊断为肝硬化的患者261例,作为研究组。同时收集同一地点、同一时间段的健康检查者共225例,作为对照组。并均已排除有关心脏病、高血压等疾病的患者。 2、记录两组的一般情况,静息状态下患者的临床症状,两组的心影大小、心电图、心超,血生化等实验室检查结果。 3、对两组间影像学所见、生化指标进行比较,行统计学方面的分析。 (1)心影衡量指标:正常人心胸比例为≤0.5,并以>0.5为诊断心影增大的指标。 (2)心电图、心脏超声指标包括:心电图指标包括各波形的变化及各类心律失常。心超测定左心房内径大小及E/A值。 (3)血生化指标包括:肌酸激酶(CK)及同工酶(CK-MB)、脑钠肽(BNP)。 结果: 1、研究组在静息状态下几乎不出现任何心脏方面的症状及体征。 2、以下指标间经比较均得出P值<0.05,即有统计学方面的意义: 1)、研究组心脏异常增大率较对照组高,且以左房增大最常见。 2)、研究组总体上出现心电生理紊乱的情况较对照组高。具体比较:研究组以T波低平或倒置最多见(31.8%),ST段压低,Q-T间期延长,Ptfv1(≤-0.03mm.s)、肢体或胸导联低电压及房早、室早常见,较对照组异常率高。研究组2项异常、3项及3项以上心电图异常发生率较对照组高。 3)、研究组左心房内径较对照组大,E/A<1者较对照组多见; 4)、研究组CK-MB、CK及BNP值较对照组高; 结论: 肝硬化患者有关心脏方面的症状表现不明显,但比较一般人群更容易出现心脏增大(且以左房增大为主),心电生理学的紊乱,心超提示肝硬化患者存在左房增大,左室功能减退的改变,并且反映心脏功能的血生化指标出现升高。这些指标的变化均提示着一个定义,即肝硬化性心肌病的存在,临床医师需要提高对该病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