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适历史盛衰论研究

来源 :河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gaih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盛衰论即是对国家何以兴,又因何而衰的反思与概括。通过对“前事”的总结,为“后事”提供治世之道。纵观古今,历代学者均对历史盛衰问题进行了思考。叶适作为南宋时期事功学派的集大成者,亦就这一问题从君德、人才、民本等不同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叶适的历史盛衰理论是以“君德”为基石,强调“有德则兴,无德则衰而亡”,以自身之“德教”培养人才,以“名实相符”的标准选拔人才,能者上,庸者下,从而与君主共守天下。以“民重君轻”的准则施政于民,主张从“田地”入手,解决当时“民”的问题,通过“修身明势”规避导致国家衰亡的潜在因素。在“君德”层面,叶适认为“君德”不仅是君主个人修养品德,也是得天下、治天下的衡量标准和尺度。他反对君主利用权利威令治理国家,认为君主应当“为政以德”,同时强调“蓄实德”。以君主之德治理天下,使天下之人真正归附。在“人才”层面,叶适认为君主应该“进人以礼”,针对南宋当时的选官任官制度的诟病,叶适希望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和选拔制度,同时君主应当给予所用之人以充分的信任,分权给臣下。在“重民”层面,在叶适看来,民之数量多少,财富多寡,是国家盛衰的直接反应,应该通过以官养之和使民自养的“养民”,通过制定合理制度的“富民”,通过轻徭薄赋的“治民”等方面对立国之本的“民”进行治理。从“势”的角度方面,所谓“势”,即是指历史发展之规律。通过对“势”的把握,规避施政上的潜在问题。叶适强调在把握“时势”的基础上,适当的使用“权势”来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通过对“势”的把握并能适时调整政策治理天下,是叶适对君主的期望。叶适历史盛衰理论具有明显经世致用的事功性,他反对理学的空谈,重“实德”,同时,注重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历史的盛衰。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小剂量铁剂在小儿缺铁性贫血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时间为2017年1月~2018年1月,研究对象选择200例就诊于我院的小儿缺铁性贫血患儿,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这200例缺铁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期刊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农民政治参与对于乡村治理和基层民主意义重大,但在农民高参与率的背后伴随的却是农民的政治冷漠。农民们虽然也进行了投票选举,但大多并没有权利自觉,多为被动参与,而且对于
经过一个世纪的努力后,20世纪历史学终于在美国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不仅有了专门的培训机构、机关刊物,不少历史学家都著书来描述这一过程,诺维克也包括其中。但是诺维克与
政策性银行具有特殊的融资原则与资金来源要求,本文分析了国际上政策性银行融资的两种典型方式,并对现有的拓宽政策性银行资金来源渠道的几种建议进行分析,以期寻求现阶段拓
被列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贵州镇远县城,在古代是一个水路运输便利、地势狭窄却很险要的军事重镇,其古代市政建设及其古建筑的最大特点就是不开不劈、不斧不削,依山就势、依
读《唐鉴》知范祖禹有台谏手段,此一论断单就《唐鉴》一书而言,它将书中体现的学术旨趣与作者的为政经历联系起来加以考察,对认识和分析《唐鉴》所体现的史学特色不失为有益
董事责任应包括董事对公司、股东即第三人的责任,因此董事责任的归责原则也应根据董事承担责任的具体情形加以区分。
英国高等教育享誉全球,其课堂教学模式的特点主要在于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活动及教学任务多样化及交 际化;教室座位排列布局利于教学互动;教材多样;教师课堂上鼓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