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省级区域碳排放效率及影响因素研究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gqq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人口众多、资源匮乏、对经济外延扩张空间的需求巨大,加之经济、技术和管理水平的相对薄弱,近年来,中国的能源消费和温室气体排放迅速增长。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一方面如何在新的约束条件下确保经济增长,承担起应有的义务,另一方面如何更好地利用发展低碳经济的契机,转变目前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我们亟待考虑的问题。本文共分为七个章节,介绍了中国和各省的碳排放概况,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模型计算得出了中国和各省的碳排放效率,并分析了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因素,对省际碳排放量和碳排放效率的变动趋势做了收敛检验,最后得出以下结论:第一,中国的碳排放总量呈持续增长趋势,区域碳排放量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由东向西依次递减,但是,西部地区碳排放量的增长速度高于东部和中部地区。中国的碳排放强度呈逐渐下降趋势,区域碳排放强度也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由东向西逐渐递增,并且这种差异还在逐渐扩大,这主要是由中西部地区对东部地区“高碳”产业地承接造成的。第二,中国整体的碳排放效率在提高,主要得益于技术进步,碳排放技术效率在下降,而技术效率的下降主要是由纯技术效率的下降引起的。第三,1995-2009年间,中国所有省份的碳排放量都有所增长,但各省的增长幅度有所不同,其中,碳排放量排名靠后的省份的碳排放增长速度要快于碳排放量排名靠前的省份,这主要是由各省的经济增长速度及增长方式、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和技术发展水平决定的。经济发达省份的碳排放强度往往较低,经济欠发达省份的碳排放强度往往较高,这是因为各省的碳排放强度主要与它们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和工业发展水平相关,而与经济总量无关。第四,中国各省的经济增长速度要快于碳排放量的增长速度。第五,中国大部分省份的碳排放效率在提高,但存在一定的差异,主要受各省技术发展水平的影响,而碳排放技术效率的影响有限,其中,碳排放技术效率又由纯技术效率决定。经济发达地区的的技术进步指数高于欠发达地区,技术效率低于欠发达地区,因此,发达地区的“前沿面移动效应”明显,而欠发达地区的“追赶效应”明显。第六,中国整体和中部地区的碳排放量存在β绝对收敛,东部和西部地区的绝对收敛趋势不显著。中国整体和东中西三大区域的碳排放量都存在β相对收敛,主要受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变化等因素不同程度地影响。中国整体和东中西三大区域的碳排放效率都存在β绝对收敛。中国整体和中部、西部地区的碳排放效率存在β相对收敛,主要受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等因素不同程度地影响。
其他文献
<正>一个人用了八个奶妈袁迪新是段祺瑞的三小姐段式巽的独养女儿,生在袁世凯的老家——河南彰德(今安阳市)袁府。她的曾祖父袁世辅是袁世凯的弟弟,排行老五,袁世凯是老四。
<正>2015年最具口碑的电影不是《港囧》,但这部电影却打破了许多常规:电影还未下架,徐峥就已将1.5亿装进了自己的口袋,还间接获得了13亿收入。一部电影究竟价值几何?面对《港
期刊
<正> 俄国特别是苏联科学的最伟大的成就之一是关于生物圈的学说,生物圈是地球上的一个特殊的层次,在此层内的一切过程都是在活质的必然的与积极的参加下发生的。这个学说的
<正>"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正如小米科技董事长雷军所言,"互联网+"就像一股苍劲有力的飓风,刮过社会各行各业后,重构着经济版图。"跨界"无处不在,变化也令人兴奋。在"互
<正>"白马从1993年开业以来,经历了16年的风风雨雨,有1997年金融风暴时全球经济低谷期,有千禧年后经济快速发展荣耀期。但是不管怎么说,我们广州白马服装市场一直在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义务教育阶段“口语交际”的总目标:使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
企业人事系统是经过全面深入调查和研究分析目前企业人事管理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结合当前企业信息化管理需求,并且根据某些高新信息技术公司多年系统开发和项目管理的丰富
本文以高硅固溶强化铁素体球墨铸铁为研究对象,在球铁EN-GJS-400-18U-LT的基础上增加Si的含量,从而获得性能优异的铁素体球铁。主要通过设计不同的模数、碳当量(硅、碳)、球
<正>一、课题提出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各级各类学校都在鼓励教师们成为研究者,研究适合学生实际和教师个性特点的教学方式与方法,使师生一起成长。这在教师比较敬业、个人素
介绍了国内外采用金属注射成形技术制备的几种烧结软磁合金材料,包括纯铁、软磁不锈钢、铁硅合金、铁钴合金和铁镍合金,并与精密锻造和传统粉末冶金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了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