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投资者信心是行为金融理论下的一个研究分支,由于行为金融理论的盛行,对投资者信心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我国资本市场还处在发展初期,过去二十多年的发展过程中,股市周期呈现“熊长牛短”的运行特点,外部投资者信心长期处于低迷状态,不利于资本市场的有效运行,因此如何提高投资者信心一直是资本市场发展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一个问题。近年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了上市公司之间进行频繁的经济往来,由于双方都是利益最大化的追求者,交易过程中产生的利益冲突和经济纠纷在所难免。当下,中国法治化进程不断加快和法律制度的不断完善,民事诉讼成为解决上述冲突和纠纷的常见方式,但司法“定争止纷”的功能发挥是有代价的,这种代价主要体现在诉讼成本上。诉讼成本在我国一直居高不下,高额的诉讼成本给上市公司的未来发展带来巨大的风险,不管是诉讼开始的应诉成本、诉讼过程中公司资产使用等行为限制还是败诉后的高额赔偿和诉讼费用的承担,这些由诉讼导致的一系列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最终都将减损上市公司的股东权益,因此诉讼对投资者利益和信心的影响巨大。当前对投资者信心与公司诉讼风险之间关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层面,缺乏相关的定量分析和实证数据的支撑,诉讼事项的信息披露对投资者信心的影响程度和作用机理具有丰富的挖掘意义,基于此,本文从2012-2015年沪深两市全部A股上市公司披露的重大民事诉讼事项入手,通过对诉讼信息的整理和分类,从上市公司是否披露诉讼信息到诉讼发生的时点以及诉讼的严重性程度等多个角度来细化对诉讼风险的度量,并引入制度环境作为中介变量,对投资者信心与诉讼相关的变量的关系展开较为细致的研究。本文的研究发现,民事诉讼具有信息含量,对其披露会削弱投资者的信心;对诉讼发生时点的比较发现,当前会计年度发生的诉讼对投资者信心的负面影响更大;对诉讼身份进行区分发现,相对于原告,上市公司作为被告时,诉讼信息对投资者信心的削弱更明显;将制度因素考虑进去,发现在制度环境越好的地区,投资者信心受被诉信息披露的影响程度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