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地区粗颗粒硫酸盐渍土盐胀变形的现场实验研究

来源 :兰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jtcf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河西走廊地区广泛分布着粗颗粒硫酸盐渍土,对地区农业生产和工程建设都造成严重影响。目前国内学者对粗颗粒盐渍土盐胀变形的研究多采用室内试验的办法,实验结果与野外真实情况存在出入。为探究粗颗粒硫酸盐渍土在真实环境里的变形行为,本次试验采用了现场原位试验的办法。试验场地选择了盐胀变形较为典型的敦煌机场,在现场开挖深度为6.5m的试验探井观察盐分的赋存情况,发现该地区盐分以层状分布为特点,探井内共发现盐层6个,全部赋存在地基2m深度范围内。地层含水量均低于8%。在探井内0.1m、0.5m、1.0m、1.5m、2.0m、3.0m、4.5m、6.0m八个深度上取样测试了含盐量,并在相同位置布置了沉降观测杆,温度计和水分计,之后回填探井。为模拟降雨因素,在探井表层洒水,在之后的两周时间,观察到盐分发生明显的表聚迁移。各项试验数据从2011年10月19日起记录,至2012年3月7日结束。通过近五个月的持续观测,发现河西地区(以敦煌为例)粗颗粒硫酸盐渍土地基的冻深在1.0m~1.5m之间,地表土层在12月7日前后进入负温,在12月27日达到最低温度-6℃,地温沿深度方向变化具有滞后性。整个冬季地基的盐胀变形主要集中在11月底和次年2月中旬,各地层的平均胀量在2~5mm范围内。在两次起胀变形间隙,地层发生缓慢的沉降,沉降量在2~6mm范围内。说明地层在整个冬季经历了两次起伏变化。第一次盐胀变形是因为地温下降,土体水溶液中的硫酸盐溶解度下降,盐分结晶析出,引起土体体积增大,引发盐胀;第二次盐胀变形是因为地温回升,土中水溶液解冻,土体中赋存的盐分晶体与自由水分结合,形成芒硝晶体,引发盐胀变形。综合分析上述各项实验数据,认为该区域粗颗粒硫酸盐渍土地基具有轻度盐胀性,对地基稳定性的影响有限。建议在进行地基处理时,处理深度应大于1.9m,并在基础周边设置隔水材料,以减轻盐分对基础材料的腐蚀。
其他文献
普通空心砌块砌体的抗剪强度低、抗震性能较差等问题,一直是阻碍该类砌块在建筑工程中发展的重要因素。本课题研究的“工”型有盖空心砖,是一种新型结构的建筑墙体砌块,其目的就
大跨度单向张弦桁架结构由于其优良的空间性能,越来越多的被应用于大跨度和超大跨度结构中。本文根据镇江体育会展馆屋盖大跨度张弦桁架结构的特点,分别对其进行优化设计分析
高强外包钢-混凝土组合连续梁是在钢-混凝土组合梁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组合梁,具有刚度大、用钢量省、稳定性好、承载力高等优点,对其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
在地震发生的过程中,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灾害的最主要的根源是房屋建筑在地震作用下的严重破坏和倒塌。我国目前按照"两阶段三水准"的抗震设计准则,采用两阶段设计方法满足
钢结构的梁柱连接节点可分为刚性连接节点、理想铰接节点和半刚性连接节点。而在多高层钢结构建筑中比较常用钢框架-支撑结构体系来提高结构侧向刚度及承载力,钢框架-支撑结构
近年来随着国家基础建设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型结构体系如:体育场馆、影剧院、会展中心等体形复杂的大跨度空间建筑随之发展起来。地震是人类目前面临的最为严重的自然灾害
利用生石灰的膨胀性处理软土、湿陷性黄土或填土地基时可消除地基的湿陷性和提高承载力。近年来在我国西北和华北等地区危险房屋地基的纠偏加固工程及高速公路的黄土路基加固
随着我国城市化发展,城市中建筑物不断增加并日益拥挤,而且向地下空间的开发工程也在不断增加,因此就会经常出现周围有建筑物的基坑工程。由于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周围建筑物和基坑
近年来,直接焊接相贯节点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大跨度空间结构。其中落地式钢管桁架结构是对节点刚度敏感性相对较高的一种钢管结构,以前大多关于桁架结构节点承载性能的研究计算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涌现出各种轻质高强材料,使得人们对大空间的需求变得更容易实现。大跨网壳结构是众多空间结构形式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种,大量运用于机场、体育场、会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