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性治理:乡镇治理转型及实践逻辑——基于湘西S镇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ui19869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深刻影响了基层治理逻辑。在国家整体迈向现代化的时代背景下,中央政府开始调整行政权的配置结构,通过精细化管理制度、技术化考核手段、密集的督查问责等一系列措施强化对基层治理的控制。试图将基层治理纳入更规范化的制度框架,以契合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本目标。乡镇政府的运作是国家治理的具象形式,也是国家与社会发生关系的必然环节,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其运作逻辑也发生重大改变。本研究基于情境-行为视角,重点研究中西部普通农业型乡镇治理转型特征及其实践逻辑。关注多重压力治理情境下乡镇政府内部自主性、调适性行为。进一步认识基层政府组织的能动性,即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能够通过积极主动地自我调适,从而适应复杂的治理环境与压力;丰富和拓展适应性治理理论在基层治理领域的应用范围、阈限及其可能性条件。研究发现,在基层治理转型背景下各类治理任务与治理压力不断膨胀,日益超出基层常规治理体系的承载能力。同时上级政府制定的日益细密的指标、规范、监督考核体系,客观上都增加了基层的任务量,政治动员机制的启动又进一步增加了任务完成的难度。由此基层组织面临着“多中心工作”的治理局面。治理资源有限的乡镇政府为了应对中心工作泛化所带来的权责不匹配的治理困境,在具体实践中通过治理机制的调整,从而形成了一套“适应性治理”模式,由此达到了地方政府有限资源与任务环境复杂性之间的适配与平衡状态。具体而言,多中心工作背景下的乡镇政府适应性治理过程主要体现为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向上调适。乡镇政府通过在与上级互动时采取差序化执行策略,由此为自身构建了行动选择的弹性空间。在基层治理转型过程中,乡镇政府面临着越来越多自上而下的“中心任务”的委托,在事权下沉而治理能力又没有显著提升的新型治理情境下,S镇基于任务激励与压力属性的差异,对上级任务进行轻重缓急的工作次序安排,并针对不同任务属性特征进行资源配置,进而达到缓解政策压力的目的。二是向内整合。乡镇政府通过内部组织结构重构,再造具有灵活性的政策执行主体。通过打破原有明确的权责分工与权力配置的科层体制,对政府行政体系内部的工作性质和模式进行了重新规划,科层化的条块部门、任务小组与包村工作组三者构成了乡镇这一层级完整组织体系。三个层级在任务分工的基础之上,形成了上层统筹调度、中层组织执行与底层组织落实的分级运作机制。由此,乡镇政府通过组织重构的方式,在行政过程中实现了内部组织、人员和资源的整合。三是对内动员。乡镇政府通过构建内部干部的双重激励机制,调动体制内部干部积极性,从而缓解治理压力和治理资源匮乏之间的张力。在政策执行过程中,乡镇政府利用其自主空间,基于干部外部需求和内部需求的双重工作动力,发展出了外部激励和内源性激励两种机制。通过制造流动与政治机会成长的外部激励和工作嵌入与价值再造的内源性激励,激活内部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四是向下调适。乡镇政府通过构建乡村责任共同体,实现压力向下纾解的目标。在与村干部互动过程中,乡镇政府通过利用自身体制性资源与社会性资源的运用,不断充实政策治理工具,由此实现对村干部这一治理资源的吸纳与动员。对于乡镇政府而言,体制内的治理任务最终都需要在村一级执行与落实,因而乡镇政府对村干部的激励与动员直接影响后者对前者的配合程度以及政令自上而下的执行绩效。通过责任共同体的构建,推动了政策动员的稳定与持续。乡镇适应性治理过程,一方面体现了基层党政体制具有应对复杂环境的适应、调整能力,能够通过组织调整和非正式制度的运作强化自身行政效能,进而应对复杂治理需求;另一方面是也体现了非正式治理在基层治理场域中存在的必然性与必要性。因而,基层治理现代化建设在强化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建设的过程中,也应进一步探索和思考如何赋予基层组织自主性和灵活性空间的问题。(正文共180705字,参考文献341篇)
其他文献
报纸
目的:讨加味逍遥散通过脑肠轴途径改善抑郁大鼠胃肠功能失调的机制。方法: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加味逍遥散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采用孤养结合慢性应激的方法进行抑郁大鼠模型复制,连续灌胃给药或生理盐水21天,2次/天,分别观察各组大鼠的摄食量改变,并测定其内脏敏感性及血清D-木糖含量,最后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脑肠肽生长抑素(SS)及胃泌素(GAS)的含量。结果:模型组的摄食量
会议
研究型医院是当前大型医院的发展方向,医院的科研伦理管理通过多年实践,已经在中国的科技创新和临床研究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目前的整体科技伦理治理存在框架体系仍不完善、治理权限不足、伦理委员会成员缺乏伦理专业技术培训、医务人员对于科技伦理的认知和理解程度仍有待提高等问题,研究型医院的科技伦理治理水平有待提高。建议从法规体系、治理责任、伦理从业人员培训、监督处罚措施、科技研究人才伦理教育等方面进行改善
期刊
新能源汽车行业正迅猛发展,电动汽车的销量也屡创新高,而电动汽车在冬季低温下如何高效且经济地进行充电,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充电时电池自身内阻产热的原理,提出了一种锂电池系统低温充电的策略,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改进。以最小单体电池温度为判断条件,使用多阶段恒流充电技术可以有效缩短充电时间,并保证一定的充电容量。通过研究和实验表明,该策略具有良好的充电效果,且可以根据实际需求来制定具体的充电方案,
期刊
吲哚菁绿(ICG)是临床上最常用的近红外荧光(NIRF)染料,其介导的近红外荧光成像技术逐渐应用于临床,具有术中实时识别和导航解剖结构的能力,在微创手术(MIS)中显示出巨大的潜力,有望成为外科诊断和治疗疾病的标准技术,现对ICG荧光腹腔镜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期刊
新能源汽车充电技术备受关注,针对新能源汽车低温充放电技术重难点及解决措施展开研究。通过了解新能源汽车低温充放电技术的应用现状,发现在电磁感应式技术、磁场共振式技术上,存在不同的难点。针对电磁感应式技术存在的难点,通过强化耦合系数的稳定程度,使谐振电路正常工作,控制干扰影响;针对磁场共振式技术存在的难点,通过增加充电距离,实现磁场共振技术的高效率传输。为新能源汽车低温充放电技术的发展提供新方向。
期刊
【目的】石斑鱼是我国南方重要经济养殖鱼类,近年来由于病毒性疾病,尤其是虹彩病毒病的频繁爆发,给石斑鱼养殖业带来重大经济损失,然而到目前为止尚无有效的防控手段。本研究以石斑鱼虹彩病毒(Singapore grouper iridovirus,SGIV)为对象,应用石斑鱼脾脏组织细胞系(grouper spleen,GS)-SGIV感染模型,筛选有效的体外抗SGIV药物,为石斑鱼虹彩病毒病的防控提供理
期刊
分别采用通过降低材料粒径和碳包覆方式优化后的正负极材料,使用扫描电镜表征钴酸锂和石墨的形貌,通过控制变量法制备四种方案的电池样品,对其电化学阻抗和低温下充放电曲线、循环曲线、容量微分曲线及析锂情况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适当减小钴酸锂材料粒径和碳包覆改性石墨都是优化锂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的方式,二者搭配使用能够改善锂离子电池低温性能。优化正极材料对低温放电性能改善效果明显,优化负极材料对低温充电性能改
期刊
IEC 62133-2:2017标准和UL 1642:2020标准是适用于锂离子电芯的检测和认证依据,在检测认证市场上使用广泛。其中IEC 62133-2:2017可广泛用于全球市场,而北美市场目前使用较多的是UL 1642:2020。本文探讨这两个标准的异同点,从检测行业的角度为锂离子电芯的安全生产和使用提供理论参考。
期刊
本文以近几年高考真题中催化剂的考查为例,从解答这类题型的必备知识入手,分析此类题型的特点和解题技巧,对相关必备知识的内在联系和规律进行归纳和提炼,形成学科大概念,进而以大概念为统领构建该类题型的解题模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