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草地资源对社会发展和人类生存起着重要作用,具有生态、经济、社会等多重价值,已经受到人们广泛的重视。遥感技术作为一种高新技术,为调查草地资源空间分布和利用现状提供了一种高效、快捷、实时的科学手段。本研究应国家对资源数据更新和生产规划利用之所需,从遥感数据应用于草地资源调查及分类的适用性、经济性和易获得性出发,选取了三种不同的卫星数据,在“3S”技术信息平台上,探讨它们在草地资源分类中的特点和应用程度。研究区设在天山北坡山体垂直带,总面积约为5443km2。此区域蕴藏着丰富的草地资源类型,为遥感技术在分类中应用奠定了基础。首先,本研究对多源遥感影像进行了预处理,包括几何校正、增强处理和最优波段的选取;其次,介绍了所采用的草地资源分类系统及在此基础上建立的研究区草地资源类型名录,结合实地调查GPS 点位、遥感影像解译标志等数据,主要以计算机监督分类方法(MLC)对研究区草地资源进行分类。为了辅助分类判读和类型的校验,对研究区地形图进行了矢量化和DEM 的构建,并生成了三维影像图,实现了研究区地形、地貌和草地资源空间分布状况的再现。从多源遥感数据的分类图像和结果校验分析,得到结论:ETM+对平原区、部分中山区、亚高山和高山区的草地资源类型能较好地识别和分类,所分类型的正确率介于73.79%~86.43%之间,但在低山区和大部分中山区则难于划分出草地资源型;而MODIS由于其较低的空间分辨率,仅能在草地资源“类”的基础上划分,不适于在分类中应用。但由于它时间分辨率高、价格低廉,可成为草地动态监测和估产的最佳RS 数据源。为此,本研究结合实地测得的生物量,选取了NDVI 和RVI 植被指数,进一步对CBERS分类校验后的主要草地类型做了定量的描述,建立了研究区草地估产模型、属性数据库和图形数据库。本研究为草地资源的调查、管理和监测提供了一套有益的技术手段,也为研究区生产规划提供了一定的科学数据和实践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