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骨髓增殖性肿瘤(MPN, myeloproliferative neoplasm)是起源于多能造血干细胞水平的疾病,其特征为一系或多系骨髓造血细胞异常克隆性增殖。BCR-ABL阴性的MPN(PV、ET、PMF)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有相关报道约90%的PV患者和50%的ET、PMF患者存在JAK2V671F突变,位于JAK2基因外显子14上的第1849位G突变为T,使得位于JH2假激酶区的第617位缬氨酸被苯丙氨酸所取代,使得激酶具有持续的酪氨酸磷酸化活性。随着研究的深入,一些新的MPN相关基因突变逐渐被发现,其中,血小板生成素受体(MPL)外显子10和钙网蛋白(CALR)外显子9是是JAK2基因之外研究最多的基因突变类型。MPL在巨核细胞分化,血小板生成级造血干细胞稳态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生理情况下,MPL跨膜区含亮氨酸的K/RWQFP序列可抑制MPL受体自发激活,氨基酸错义突变导致其抑制功能丢失,MPL持续活化,从而使造血细胞呈非细胞因子依赖性过度增殖。最新的研究发现JAK2、MPI突变阴性的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和原发性骨髓纤维化患者存在CALR基因的第9外显子的体细胞突变,钙网蛋白是多功能的蛋白质,可确保新合成的糖蛋白的正确折叠和调节钙动态平衡,参与包括增殖、分化和凋亡等多个生物过程。研究目的:统计分析PV、ET、PMF患者中JAK2、MPL、CALR基因突变的阳率,研究JAK2V671F突变与MPN患者骨髓增生程度、血栓发生率及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水平、血小板计数等临床特征之间的相关性。研究方法:1.研究对象:171例2011年-2016年于山东省立医院血液科确诊,门诊或住院治疗的PV、ET、PMF患者,诊断标准参照2008年WHO制定的标准。2.统计分析上述病例[AK2V617F、JAK2外显子12、MPL外显子10以及CALR外显子9基因突变的发生情况3.将PV、ET、PMF患者分为两组:JAK2V671F突变阳性组和阴性组,研究JAK2V671 F突变与MPN患者临床特征的相关性。(1)一般资料:年龄、性别(2)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水平、血小板计数、LDH、骨髓增生程度、有无骨髓纤维化等(3)临床表现:有无动静脉血栓、皮肤粘膜和消化道等部位出血、发热、乏力、盗汗、体重下降、肝脾肿大,淋巴结肿大4.所有数据采用SPSS 23.0统计软件分析,用平均数±标准差统计连续变量,方差齐时,两组均数间的比较采用t检验,方差不齐时,采用秩和检验。用计数和百分数统计分类变量,采用卡方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法,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171例确诊的MPN患者中,PV患者:JAK2V617突变阳性率为92.3%,ET患者JAK2V617突变阳性率为61.6%,PMF患者JAK2V617突变阳性率为60.0%。总的171例患者中JAK2V617突变阳性患者为129例,阳性率为75.4%。2.共109例PV、ET、PMF患者同时进行了JAK2V617F, JAK2外显子12、MPL、CALR基因突变检测,其中PV患者51例,ET患者49例,PMF患者9例。PV患者中47例JAK2V617F突变阳性,1例患者JAK2外显子12突变阳性,3例患者基因突变阴性。ET患者中29例患者检测到JAK2V617F突变阳性,2例患者MPL外显子10突变阳性,11例患者CALR外显子9突变阳性,突变类型为L367fs*46,占总ET患者的百分比为22.4%,基因突变阴性的ET患者为7例。PMF患者中5例检测到JAK2V617F突变阳性,1例检测到MPL外显子10突变阳性,2例检测到CALR外显子9突变阳性,1例患者基因突变阴性。4.PV患者中,JAK2V617F突变阳性组和阴性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比容、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及嗜碱性粒细胞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及血清LDH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脾脏大小、血栓风险、骨髓增生程度、骨髓纤维化程度无统计学差异。5.在ET患者中,JAK2V617F突变阳性组和阴性组患者的性别、血红蛋白水平、血细胞比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年龄、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嗜碱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脾脏增大、血栓事件、骨髓增生程度两组无统计学差异。6.在PMF患者中,除了JAK2V617F突变阳性组有着更高的白细胞计数,其他临床特征如年龄、性别、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骨髓纤维化程度、脾脏大小、淋巴结肿大、染色体核型等均无统计学差异性。结论:1.不同类型的基因突变在PV.ET和PMF患者中的发生率有明显差异,.JAK2V617F突变发生率较高,并且PV患者突变率显著高于ET和PMF患者;MPL外显子10基因突变阳性率较低,主要发生在ET和PMF患者,PV患者未检测到MPL突变;CALR基因突变主要见于JAK2V617F突变阴性的ET和PMF患者。2. JAK2V617F突变与MPN患者临床特征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突变阳性的PV患者有着更高的外周血WBC、PLT计数和血清LDH水平;突变阳性的ET患者年龄和白细胞计数高于阴性组,突变阴性组患者外周血PLT计数较高。在PMF患者中,突变阳性组有着更高的白细胞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