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吗啡是一种强效镇痛药,在临床上应用广泛。吗啡戒断是长期使用吗啡产生依赖后骤然停药产生的不良反应。吗啡戒断产生的机制是复杂多样的,机体中许多反应与之相关。小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免疫细胞,NLRP3(NLR family pyrin domain containing 3)炎性小体(inflammasome)是产生炎症因子的关键分子。小胶质细胞参与吗啡的药理学作用,因此本文旨在阐明NLRP3炎性小体在吗啡戒断中的作用。通过体内、外吗啡戒断模型,采取行为学、药理学和分子生物学等手段,探究NLRP3炎性小体介导吗啡戒断的分子机制,为临床上减轻吗啡戒断症状提供新的治疗靶点。方法:1.选用BV2小胶质细胞,吗啡孵育24 h后,进行q-PCR实验,检测NLRP3炎性小体相关因子的m RNA水平变化。选另一批BV2小胶质细胞,进行吗啡戒断处理,给予NLRP3抑制剂MCC950(1μM)后,进行Western blot实验,检测NLRP3炎性小体相关因子的蛋白表达水平变化。2.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四组,对照组、吗啡依赖组、吗啡戒断组、吗啡戒断+抑制剂组。进行吗啡戒断造模,戒断给药组分别注射NLRP3的抑制剂β-羟丁酸(β-HB)和MCC950,行为学检测大鼠吗啡戒断行为的变化。3.取上述前三组大鼠的脊髓背角组织,进行q-PCR实验,检测吗啡戒断是否影响炎性小体相关因子的m RNA水平。4.取上述四组大鼠的脊髓背角组织,进行Western blot实验,检测吗啡戒断是否影响NLRP3炎性小体相关因子的蛋白表达水平。5.选用野生型(WT)和NLRP3敲除(KO)小鼠,建立吗啡戒断模型,观察吗啡戒断行为学变化,判断NLRP3炎性小体是否参与吗啡戒断。6.选用TLR2 KO小鼠,建立吗啡戒断模型,观察吗啡戒断行为变化,判断TLR2是否参与吗啡戒断。结果:1.BV2小胶质细胞的实验结果表明,慢性吗啡处理不影响炎性小体相关因子的m RNA表达水平。吗啡戒断后,pro-Caspase-1和NLRP3的蛋白表达水平上调,这种上调又被NLRP3抑制剂所抑制,表明吗啡戒断诱发小胶质细胞的NLRP3炎性小体的激活。2.NLRP3抑制剂β-羟丁酸和MCC950显著减轻大鼠的吗啡戒断症状。3.q-PCR结果显示,吗啡戒断不影响炎性小体相关因子的m RNA表达水平,结果说明吗啡戒断不参与其转录水平的调控。4.WB结果显示,吗啡戒断后,pro-Caspase-1和IL-1β的蛋白表达水平上调,这种上调又被NLRP3抑制剂所抑制,说明吗啡戒断涉及到NLRP3炎性小体相关因子的调控。5.行为学结果显示,NLRP3 KO小鼠的吗啡戒断症状显著减轻,进一步证明NLRP3炎性小体参与吗啡戒断行为。6.行为学结果显示,TLR2 KO小鼠的吗啡戒断症状显著减轻,说明TLR2参与吗啡戒断行为。结论:1.吗啡戒断诱导小胶质细胞中NLRP3炎性小体的激活。2.脊髓NLRP3炎性小体参与吗啡戒断的发生。3.TLR2参与吗啡戒断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