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为什么沉默?——《古拉格群岛》对人性的拷问与鞭挞

来源 :西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ceagebirdx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毫无疑问,索尔仁尼琴的《古拉格群岛》是集中营文学的集大成者。一直以来,索尔仁尼琴都将自己比做一头坚定的顶橡树的牛犊,斯大林时代的极权帝国和橡树一样高大粗壮、坚不可摧,但最后在千千万万个牛犊的努力下,橡树终于轰然倒塌。索尔仁尼琴和当时很多苏联人民一样,都是斯大林极权统治的受害者。由受害者给众多的受害者们树立一块“纪念碑”,是再也适合不过的事了。   本文以《古拉格群岛》的文本细读为基础,结合阿伦特有关极权主义的思考和论述,从极权主义在苏联的生发、危害、及产生的根源等几个层面进行考察研究。从文本中看,索尔仁尼琴的《古拉格群岛》不仅将极权统治下的人性恶毫不留情地揭露出来,对每个人的灵魂进行了拷问,在更深层上索尔仁尼琴关注的是人性恶在极权统治中起了怎样重要的作用,并对俄罗斯民族性格做了深入的分析。尽管索尔仁尼琴在作品中展示了人性之极恶,但他对人性的善和俄罗斯的未来仍然满怀希望。   本文的第一部分先对索尔仁尼琴和《古拉格群岛》做了简单的介绍,并对他们的研究现状逐一梳理,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以找到突破点;第二部分主要叙述了索尔仁尼琴对人性恶的描述和思考;第三部分从阿伦特对极权主义根源的考察论述入手,看索尔仁尼琴对苏联之所以发生极权主义根源的思考和认识;第四部分指出,尽管俄罗斯民族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劫难,但俄罗斯人民的善良,俄罗斯坚韧的民族性格使俄罗斯的未来仍然充满希望和期待。最后得出结论:极权主义统治是将人性恶在最大程度上激发出来的一种体制,但无论怎样,人性中的善良与美好仍然是主要的,在人性中是更深层次的,具有决定性的力量的,所以俄罗斯的未来并不悲观。  
其他文献
跨媒介叙事学为后经典叙事学的重要分支之一,日益得到学界的关注。美国学者玛丽-劳尔·瑞安(Marie-Laure Ryan)作为该理论代表性学者,其理论著述值得认真对待。然而国内只有一
很多中学历史教师反映他们在讲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内容时,学生提出了为什么宋代少宦官干政这一问题。我们知道东汉、唐朝和明朝都出现过严重的宦官干政的局面。只有宋代,宦官
期刊
20世纪80年代,西方女性主义理论开始在中国传播开来,随即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发展成当代重要的批评理论之一。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不仅是对女性文学的理论总结和认识,更能为现实中的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