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负压组合式输尿管镜和微通道经皮肾镜(mPCNL)在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疗效,对比两种手术方式在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10~20mm)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对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在我院泌尿外科住院治疗的72例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的相关临床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行泌尿系彩超、KUB、静脉肾盂造影及全泌尿系CT检查,确诊为单侧输尿管上段结石(结石直径10mm~20mm),均位于肾盂输尿管连接处与第四腰椎平面之间,无手术禁忌症,排除既往患侧肾输尿管手术史,无泌尿系统解剖异常。其中负压组合式输尿管镜37例,微通道经皮肾镜35例。分析两组患者在结石清除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方面的差异。结果:(1)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结石大小、肾积水程度、BMI等一般情况上对比上P值均大于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负压组合式输尿管镜组3例因输尿管狭窄迂曲进镜失败,术中留置输尿管支架管,二期手术均成功碎石;mPCNL组手术均顺利完成。(3)负压组合式输尿管镜组和mPCNL组的术后1日结石清除率分别86.5%(32/37)和94.3%(33/35),P>0.05;术后1月结石清除率94.6%(35/37)和100%(35/35),P>0.05;手术时间分别为39.45±7.76min和41.75±9.92min,P>0.05;以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4)负压组合式输尿管镜组和mPCNL组术中出血量分别为8.35±2.78ml和26.24±6.81ml,P<0.05;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3.08±1.06日和5.43±0.95日,P<0.05;以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5)负压组合式输尿管镜组术后2例出现发热,体温>38.5℃,抗感染对症治疗后好转。mPCNL组术后2例出现发热,体温>38.5℃,抗感染对症治疗后好转;1例患者术后重度血尿,保守治疗后好转;1例术后3日拔除肾造瘘管后出现迟发出血,保守治疗无效,局麻下行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术后逐渐好转,健康出院。结论:1.负压组合式输尿管镜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具有术中出血少,术后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的优点。2.两组结石清除率、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