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对婴幼儿秋季腹泻的中医证型进行调查研究,观察其分布规律,了解各种相关因素对证型分布的影响,分析探讨各证型的发病特点及证型分布的影响因素。方法:根据对本病近十年的相关文献研究,结合本病临床特点,参照《中医儿科学》教材关于小儿泄泻的有关章节内容及其它相关文献,在导师指导下,设定本病辨证分型及其辨证标准。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儿132例,对入选的病例,如实填写《婴幼儿秋季腹泻调查表》,记录其一般情况、发病时间、临床表现、腹泻程度、有无脱水及程度、出生体重、喂养方式等,并判定其中医证型。随后将收集到的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和探讨各个中医证型的分布规律及证型分布与发病年龄、发病季节、病程长短、腹泻轻重、出生体重、喂养方式等因素的相关性。结论:本病因外感风、寒、湿、热等病邪发病,病机关键在于外邪侵犯,水湿困脾,脾胃失调。主要证型及其所占比重为:湿热(29.55%)、风寒(25%)、寒湿伤阳(17.42%)、脾虚(14.39%.)、气阴两伤(13.64%)。本病发病的年龄特点十分显著,但是本课题未能证实发病年龄与中医证型之间的相关性;发病季节对湿热证分布影响明显,湿热证更多发生于夏秋季节;病程长短对证型分布影响显著:发病前期,主要表现为风寒、湿热证等,以实证为主,中、后期则以脾虚、寒湿伤阳、气阴两伤等证型为主,表现为虚证或虚实夹杂证;各证型在腹泻轻重程度上的病例分布不同,提示各证型的病情轻重程度不同,尤其气阴两伤证腹泻程度多较重;出生体重不同的患儿在证型分布上也有差异性,低产重儿更容易表现为脾虚、气阴两伤等虚证;母乳喂养有助于减少婴幼儿秋季腹泻的发生,人工喂养患儿更容易出现脾虚、气阴两伤等虚证证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