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框支剪力墙结构为满足变化多样的使用要求,易在底部形成大空间即底部大空间结构。这种结构易在底部形成薄弱层,不利于抗震。为了不影响底部大空间结构的使用功能,又能大幅度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框支剪力墙结构为满足变化多样的使用要求,易在底部形成大空间即底部大空间结构。这种结构易在底部形成薄弱层,不利于抗震。为了不影响底部大空间结构的使用功能,又能大幅度提高其抗震能力,本文在底部设置RC耗能柱及限位斜撑构成了耗能器-限位斜撑耗能体系。通过对该耗能体系的模拟振动台试验和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得到了框支剪力墙耗能结构的加速度、层间位移、钢筋应变、底部剪力等在地震作用下的反应规律。通过深入探讨有限元程序中钢筋混凝土本构模型的理论基础、模型功能以及参数输入和关系处理上的问题,保证了有限元模拟的正确性。最终分析比较在不同荷载工况下地震反应峰值和时程曲线的实测值与计算值,比较耗能结构与主体结构地震反应计算结果,共同验证了该耗能体系的耗能性能并得到如下结论:
(1)在结构弹性阶段,结构地震反应峰值和反应时程曲线的计算值与实测值很接近。塑性阶段地震反应峰值和反应时程曲线计算值与实测值变化趋势相同。
(2)框支剪力墙耗能结构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RC耗能柱在中、小地震阶段可以承受大部分基底剪力,先于框架柱屈服,起到了良好的耗能作用,保护了框架柱的安全。在大震时,耗能柱材料破坏严重,材料摩擦耗能保护结构安全。
(3)框支剪力墙耗能结构在后期大位移的情况下由于支撑发挥限位作用,结构整体的强度和刚度大幅度提高,保证结构在超大地震来临的情况下的安全性。
其他文献
膨胀岩问题是工程地质和岩石力学领域中最为复杂的研究难题之一。目前关于膨胀岩的膨胀变形试验和膨胀本构模型的研究已有不少,但对膨胀岩的判别分类方法、膨胀机理及膨胀本构
天津滨海吹填场区形成了典型的“上软下硬”的双层软黏土地基,其复杂的物理性质和工程特性常使修建于其上的建筑物出现诸多工程问题。但是,目前对吹填场区双层软黏土地基的研
高吸水性树脂(SAP)在混凝土工程中的应用是一项重要的工程技术革新,相关研究工作在国内外均刚刚起步,仍有许多空白之处。本课题从添加高吸水性树脂混凝土的相关力学性能试验出发,以探求高吸水性树脂混凝土的相关变化规律。本文针对添加SAP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变化规律展开详细研究。通过对多粒径、多掺量和不同配合比的组合,对影响SAP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因素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探讨。研究表明,掺量和粒径的不同,对混凝土
桅杆结构是一类应用广泛的高柔风敏感结构,较易因风力引起的结构构件疲劳破坏而造成整个桅杆结构的倒塌。避免桅杆结构构件风致疲劳破坏的发生,保证桅杆结构的安全是已成为新
随着我国土木工程的快速发展,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Prestressed High Strength Concrete Pile,PHC管桩)已广泛应用于建筑、桥梁、港口和码头等工程建设中。在地震荷载作用下
拱结构具有优美的造型和良好的受力性能等优点,由于其有较大的刚度和较高的承载能力,作为一种非常合理的结构形式在房屋建筑和桥梁工程中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钢材作为一种
荷载缓和体系是在结构中引入缓和装置,在荷载作用下能够达到自我调节和自我保护的一种新颖结构体系。本文阐述了索穹顶结构中荷载缓和的实现方式,对弹簧荷载缓和索穹顶结构的
现浇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楼盖是多种材料、多种技术相结合的结构,充分结合了现浇空心板和预应力技术的优势,在结构技术上具有良好性能。本文从现浇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楼盖的结构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