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快速城市化发展下的宁波市东部“新城”规划研究

来源 :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 同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hoenix16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来,宁波城市建设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与扩张的阶段,而转型经济 的社会大背景又使得宁波在城市面貌日新月异的同时,许多新问题也随之涌现。 尤为突出的是,虽然近几年市政府在旧城改造上投入了很多的人力、物力,城 市面貌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但随着城市发展速度的加快,旧城有限的狭小空 间愈发不能承受现代城市功能之所需,交通拥挤、土地资源紧缺、改造成本高 以及旧城风貌日渐散失等等方面所带来的内部压力,加上区域城市竞争日趋激 烈,城市化发展速度加快等外部环境的变化,要求宁波必须站在城市发展战略 的高度,结合实际需要,适时发展新城,为构筑二十一世纪的“大宁波”打下 基础。本课题正是基于这样一个背景,提出对宁波东部”新城”的规划研究, 希望能从城市整体的角度看待新城的发展,并借鉴国内外新城建设的经验,探 讨宁波”新城”建设的规划对策与措施。 本文研究内容分4部分。 第一部分:“绪论”。介绍选题的背景和缘起,介绍论文研究的基本理论, 提出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框架。 第二部分:理论与实践回顾。 回顾国内外新城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发展。主要内容包括:梳理自“田园城 市”以来的新城理论的起源与流变,并在分析国内外各类典型的新城建设案例 的基础上总结其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教训,进而提出对新城建设的重新认识。 第三部分:相关学科研究成果的启示。 通过分析、归纳城市地理学、城市经济学、城市社会学等一些与新城建设 有紧密联系的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来补充和完善对新城建设的认识。 第四部分:宁波东部”新城”的规划对策与措施。 在前面的理论研究和案例分析、总结的基础上,以宁波东部”新城”作为 实施对象,进一步探讨和摸索新城建设的规划对策与措施。主要包括发展理念、 发展目标、发展缘由、开发运作、规划设计(包括空间发展、环境特色、综合 交通、开发强度与建设时序)、规划管理六大块内容。 关键词:”新城”,规划研究,快速城市化
其他文献
该文是关于城市规划实施评价的一项实证研究.鉴于中国目前鲜有针对既定城市规划实施的经验性评判与反思,缺少程序性的规划实施研究反馈过程,文章选取现时颇具典型意义的经济
过去三十年,在城市规划引导下,中国城市经历了全世界最轰轰烈烈的快速城市化发展。在未来,城市化率还将不断提高。城市规划学科必须面对从传统“增量”规划转向“存量”规划
城市公园与广场是城市中两种重要的开放空间形式.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城市的发展,人们在行为及心理等方面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在这一过程中,公园与广场这两种相对独立的空间形式
在当前快速城镇化的背景下,我国城市空间形态正在发生剧烈的变化,其中尤以外延拓展的新区建设为城市形态演变的主要类型。根据我国城市建设实践,新区建设最初一般是单一功能
降低建筑的能源消耗量和污染物排放量,使建筑发展由传统高耗能模式转向高效绿色模式,达到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目的,是世界各国都需要面对的课题。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早在上世纪六
本文针对我国由于城市郊区的近距离旅游日益增长而产生的环城游憩带进行了分析研究。论文总结了已有的理论研究成果,并以前人的理论研究为基础,对环城游憩带的形成原因,影响因素
学位
目前,我国在城市旧住房处理问题上所采取的通常是,一概推倒重建的大规模改造的"简单化"方式,它在一定程度上是在重复西方国家走过的历史弯路.这种做法不仅已经带来了日益显著
大城市边缘型高技术产业开发区是一种在特定社会发展阶段、特定环境下产生的城市建设现象,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和精神特质.它是中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具有较高的经济地位.目
工业遗产承载着城市的工业文明,是当代社会不可或缺的文化记忆。工业历史城镇作为工业遗产的广义体现,与单体工业遗产相比更具综合性、复杂性和层次性,它们既反映了工业文明的演
原书为手写体不加工中文摘要原书为手写体不加工英文摘要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