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隆务河群广泛分布于西秦岭青海省同仁—甘肃省夏河、宕昌、两当—陕西省凤县以南地区,岩性以中—粗粒砂岩、板岩为主夹薄层灰岩、薄层泥岩和不稳定砾岩的地层序列,顶、底分别以不整合面与上覆、下伏地层为界。研究区位于西秦岭与南祁连结合部,是具有复杂洋陆转化过程的复合型造山带,三叠纪时期为古特提斯洋北缘,由一系列微陆块和多岛小洋盆组成。西秦岭中部于早古生代形成南、中、北3条沉积带,最终在印支—燕山期挤压形成西秦岭褶皱带。隆务河群即位于沉积区中带,该带是一个晚古生代—中生代裂陷槽,大部分地区为三叠纪沉积物所充填覆盖,两侧边部分布有早古生代深水—半深水相浊积岩,中央带为深水泥质岩及粉砂质板岩沉积,边部斜坡为浊积岩。本文依据地层多重划分对比理论,运用岩石地层、生物地层及年代地层,对隆务河群进行了划分、区域对比。分析认为隆务河群为陆架斜坡环境海底扇相浊积岩沉积,地层沉积厚度巨大,韵律明显,划分组级单位标志层不明显,前人已划分出的组级岩石地层单位,实际在野外难以辨认,建议恢复隆务河群群级岩石地层单位,在小范围内可以使用组级岩石地层单位:古浪堤组、江里沟组、果木沟组。隆务河群下伏的一套灰岩、碎屑岩组合,划分为两个岩性段,暂未正式命名。依据海底扇相模式,在隆务河群中可识别出浊积扇内扇相、浊积扇中扇相、浊积扇外扇相,沉积微相有A:含砾砂岩相;B:砂岩相;C:细砂岩—硅质岩相;D:泥质岩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