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inescens抗蚜性鉴定及与花椰菜体细胞杂交继代植株的杂种真实性鉴定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Hjan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蚜虫是影响十字花科蔬菜产量及品质的主要虫害之一,鉴定筛选具有优异抗虫特性的种质资源,并且通过应用体细胞杂交,可以克服常规种间杂交不亲和性,获得种间杂种,转移来自野生种的抗虫基因,丰富育种材料抗虫基因的遗传多样性,创制新的抗虫种质。本研究利用蚜虫自由选择、活体单一饲喂、离体单一饲喂和蚜虫取食时间等方法鉴定野生种B.spinescens及M.incana的抗蚜性,证实其野生种B.spinescens及M.incana具有优异的抗蚜特性,可以作为育种材料很好的抗虫基因资源,并通过电镜扫描和测定其内部硫苷成分,结合其抗蚜性状,研究了B.spinescens及M.incana初步抗蚜性机理,并通过花椰菜与B.spinescens体细胞杂交组培继代植株的杂种真实性鉴定,研究了组织培养中杂种植株的变异状况,通过对真杂种植株PF197的抗蚜性鉴定,确定了杂种是否具有亲本的抗蚜性状,从而证实体细胞杂交技术可以作为转移亲本优异性状的一种很好方法。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野生种质的抗蚜性鉴定1.1通过活体单一饲喂、离体单一饲喂和蚜虫取食时间等方法的抗蚜性鉴定,确定了其野生种B.spinescens及M.incana具有优异的抗蚜特性,可以作为育种材料很好的抗虫基因资源。1.2通过对B.spinescens及M.incana进行扫描电镜及其硫苷成分的测定,结合其抗蚜性状,实验结果表明M.incana的叶片结构是抗蚜性的主效因子,而B.spinencens叶片结构不是决定抗蚜性的主效因素,而吲哚类硫苷4ME是B.spinencens抗蚜的主效因素之一。2.花椰菜与B.spinescens体细胞杂种组培继代植株的杂种真实性鉴定2.1花椰菜与B.spinescens体细胞杂种在长期的继代培养中通过鉴定仍为杂种植株,初步证实了组织继代培养过程中其杂种特性没有受到明显影响,异种基因组并没有被完全排斥掉,具有相对稳定性。2.2对鉴定杂种植株的方法进行了探索和比较对不同鉴定方法结果的比较显示,形态学鉴定直观、简便,有较高的判断率,但对于非对称体细胞杂种而言,SRAP分子标记鉴定更准确可靠。3.对继代培养一年的杂种PF197进行抗蚜性鉴定,数据显示PF197的抗蚜性状表现明显,远优于其对照品种的抗蚜性,很好证明了利用体细胞杂交技术可以很好的转移亲本的抗蚜性状。
其他文献
棘禾草螟(Chilo hyrax(Bleszynski))和二化螟(Chilo supperssalis(Walker))在分类地位上均属于属鳞翅目,螟蛾科、禾草螟属。两种害虫外部形态极为相似,在生产中难以区分,常常误
红壤是我国南方的主要土壤类型之一,其面积广大,约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22.7%,对我国的粮食生产起着重要作用。由于红壤特殊的性质和不合理的施肥,引起了土壤酸化和氮、磷的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