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分胁迫对大豆生长发育、生理生态特征及养分运移的影响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zhe6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采用盆栽控水的方法,选取大豆中黄13为试材,对分枝期—成熟期(A期)和开花期—成熟期(B期)2个时期进行水分处理,设置四个水分水平的处理:充分灌水(处理Ⅰ),即土壤水分保持在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5-80%;轻度水分胁迫(处理Ⅱ),即田间最大持水量的60-65%;中度水分胁迫(处理Ⅲ),即田间最大持水量的50-55%;严重水分胁迫(处理Ⅳ),即田间最大持水量的35-40%。通过对不同时期、不同程度水分胁迫条件下大豆的株高、荚数、叶面积、干物质积累和分配,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气孔特征值、气孔限制值及各部分N、P、Ca、Mg、Zn和可溶性糖含量的测量与分析,研究水分胁迫条件下大豆的生长发育特征、生理生态特征、干物质分配和养分运移之间的关系,为进一步开展大豆抗旱研究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主要结果如下:1.水分胁迫条件下大豆地上部生长受到抑制,株高降低、叶面积减小、叶片变小,荚数减少,减少程度随胁迫程度的加剧而加剧。2.随着水分胁迫程度的增强,干物质积累量逐渐减小,干物质向荚部的分配比例减少,水分胁迫影响了干物质向“库”的运移。其中处理Ⅱ-A中分配到荚果的干物质比率高于其他处理;说明轻度水分胁迫有助于光合产物向荚果运移;重度水分胁迫下,根部干物质分配比明显高于其他处理,说明水分胁迫促进了根系的生长。3.大豆产量随着水分胁迫强度的增强而降低。在轻度和中度水分胁迫下,均以A期控水处理的产量高,重度水分胁迫下的大豆产量以B期控水处理的高,而在所有处理中,以处理Ⅱ-A的产量最高,说明适宜的时期、适宜的胁迫程度有力于提高产量。4.不同部位的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在鼓粒后期迅速降低,随着胁迫程度的增强降低的越慢。说明轻度水分胁迫处理增强了叶片的抗逆能力,并且这种对胁迫环境的适应、抵御能力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而增强。5.大豆叶片气孔密度随着水分胁迫的增强而增加,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而明显增加,水分胁迫下的气孔面积与气孔周长的减少具有同步性。6.水分胁迫条件下,大豆叶片的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均呈下降的趋势。充分灌水处理的光合速率在一天中从14:00-16:00为非气孔限制,其他水分处理的光合速率均从12:00-14:00为非气孔限制,可见中度和重度水分胁迫使光合作用受非气孔限制的时间提前了。7.大豆植株的氮素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随着胁迫强度的增加而增加,P、Ca、Mg、Zn元素则随着胁迫程度的增加而减少。根部的各元素积累量受水分胁迫的影响最小。到成熟期,除钙素外,大豆植株其它元素的积累量均以荚部的积累量所占比率最高。
其他文献
<正>《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已于2011年7月1日正式施行。《社会保险法》及相关配套政策的出台实施,标志着我国社会保险事业走上了法制轨道。通读《社会保险法》,时时能
在新疆局势混乱和俄英战略对抗的大背景下,对我国早有领土野心的俄国于1871年7月出兵侵占了伊犁,从而引发中俄两国间了长达十年的交涉。交涉初期,由于新疆未复,收效甚微。清
<正>四大进步破产是企业退出市场、投资者退出投资项目的一种重要机制。职工权益保护向来受到法律的重视。从1986年的《企业破产法(试行)》到2006年的《企业破产法》,都将职
<正>《社会保险法》首次确定了工伤保险基金先行支付的原则,但是对如何展开语焉不详。新修订的《工伤保险条例》对先行支付也未置一词,以至于工伤保险基金先行支付如何实施成
自1999年韩国学者J.I.Park等人提出缺陷接地结构(简称DGS)以来,DGS已逐渐成为微波毫米波电路设计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交指型DGS,对于相同的滤波频率,交指
<正>主持人:我一朋友在2011年7月8日遭受了工作伤害,用人单位未给其办理参加工伤保险手续。该单位比较小、经济效益不佳,老板表示无力按照《工伤保险条例》规定的标准支付工
醋酸乙烯合成中温控制系统是聚乙烯醇生产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国内醋酸乙烯合成中温控制系统大多采用常规PID控制,但是由于醋酸乙烯合成中温控制系统是一个回路闭环系统,
己内酰胺是生产合成纤维和工程塑料的重要石油化工产品,有着广阔的市场需求。目前己内酰胺的工业化生产技术主要有环己酮-羟胺法、环己烷光亚硝化法和甲苯法等三种。但均消耗
公路设置回头曲线是当路线受到地形高差的限制,路线无法依靠自然展线延长距离克服高差,或利用自然展线将付出巨大的经济、安全及环境代价时所采取的一种平面线形形式,并广泛
纳米氧化钨是重要的半导体材料,在信息存储、变色窗、燃料电池、化学传感器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是目前最具开发潜力的材料之一。而特殊结构和形貌是影响材料性质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