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迅速,但一直面临着一个严峻挑战: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因而研究东、西部经济发展差距的原因以及探索缩小东、西部经济差距的对策成为经济学的重要研究领域。许多研究结果表明,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的产生可以归因于:地理环境、国家政策、资源禀赋、发展机遇、制度等几个方面的差异。经过对我国东西部地区地方政府竞争模式的考察,笔者发现东西部地区地方政府竞争模式存在差异,这种竞争模式的差异是否也是导致东西部经济差距的原因之一。 在中央政府“下放权力”的背景下,地方政府竞争也随之展开。地方政府在这场争夺流动性要素的竞赛中,主要是以争夺和吸引外商投资为目标的竞争。自外商投资进入中国以来,各个地方政府采用税收优惠、降低土地价格、完善基础设施这种资源竞争的模式,吸引了大量外资企业进入中国,使之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贡献力量。然而,随着地方政府竞争的日趋激烈,外商投资对这种资源竞争模式已逐渐“免疫”。本文通过东部地区的面板模型分析发现,地方政府为外商提供的环境,尤其是政府的服务,行政管理制度的优劣成为外商是否进行投资的关键因素。目前,西部地区政府行政管理环境存在严重不足,行政部门办事效率低、审批手续繁琐、过程不透明等问题大大挫伤了外商进行投资的积极性。因此,优化政府服务,改善行政管理,通过制度创新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是目前西部地区的首要任务。 然而,由于地方政府进行制度创新存在实施成本、摩擦成本、消除阻力成本以及各种政治经济风险,因此,在面对制度创新的阻碍力时,西部地区既要得到中央政府的支持,又要学会自力更生,从制度上得到根本改善。本文最后提出了加快和促进西部地区由资源竞争模式向制度创新模式转变的政策建议,具体包括:消除地方保护主义;注重人力资源、文化资源、组织资源的开发;改革官员的政绩考核制度、引入公民参与机制、推行制度创新免责制、建立专家咨询机制等;变革政府职能,推动地方政府从市场干预型向公共服务型政府转变;推行电子政务,以技术创新推动政府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