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绿色发展战略的实施和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使我国众多城市掀起高污染企业整改和搬迁的热潮,遗留的旧厂址则成为棕地。城镇化进程加快和人口增长使得我国城镇建设用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加快修复城市棕地,促进棕地资源开发再利用,已经成为缓解这一矛盾的重要途径。当前,我国的棕地修复仍然处于初级阶段,立法、信息管理、融资机制,评估等方面尚不成熟,特别是资金短缺已经成为棕地修复进程缓慢的主要障碍之一。选择合理、可行的融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绿色发展战略的实施和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使我国众多城市掀起高污染企业整改和搬迁的热潮,遗留的旧厂址则成为棕地。城镇化进程加快和人口增长使得我国城镇建设用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加快修复城市棕地,促进棕地资源开发再利用,已经成为缓解这一矛盾的重要途径。当前,我国的棕地修复仍然处于初级阶段,立法、信息管理、融资机制,评估等方面尚不成熟,特别是资金短缺已经成为棕地修复进程缓慢的主要障碍之一。选择合理、可行的融资模式是破解棕地修复资金困境的有效手段。针对可行融资模式面临的挑战,界定研究问题并探索其内在机理,可以为棕地修复融资问题奠定理论基础和提供实践指导。本文以我国棕地修复项目融资问题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我国棕地修复项目可行融资模式选择的内在机理,确定了我国棕地修复项目的可行融资模式包括政府财政融资和PPP(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融资。考虑到政府财政资金的有限性,本文构建了棕地修复项目优先级排序模型并通过算例对其有效性进行检验。对于PPP融资的棕地修复项目,其未知风险会阻碍企业的投资行为。因此,本文构建了PPP融资下棕地修复项目的风险因素集,并识别了关键风险。针对以上三个方面的研究过程和结论,提出了棕地修复融资相关的政策建议。论文的创新性工作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基于冲突分析图模型(Graph Model of Conflict Resolution,GMCR)方法,构建了我国棕地修复项目融资模式选择模型。根据外部性理论,识别出棕地修复项目的利益相关者由地方政府、周边群众和修复企业三方构成;确定了这三个利益相关者各自可能采取的策略;对于不同策略组合成的状态,剔除不可行的状态后,建立了可行状态集;设置利益相关者的偏好排序规则,从而确定三个利益相关者的状态偏好;根据状态偏好判断各利益相关者的稳定性并确定模型的均衡解;对均衡解进行可达性分析和逆向分析,从而选择可行的融资模式。研究认为,现有条件下我国棕地修复项目最可行的融资模式是政府财政融资和PPP(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融资。(2)基于优势关系粗糙集(Dominance-based Rough Set Approach,DRSA)等方法,设计了面向政府资金分配的棕地修复项目优先级排序模型。通过文献研究初步识别了优先级排序的指标体系,然后通过德尔菲法对指标体系进行了修正;专家根据各样本棕地修复项目的指标信息对其优先级进行判断;对样本的指标信息和优先级判断结果进行机器学习,从而得到一套优先级排序的决策规则;利用满足有效性的决策规则判断全部棕地修复项目的优先级。本文设计了算例对该模型进行测试,验证了模型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研究显示,对于某些指标数据存在缺失的棕地修复项目,该模型仍然可以判定其优先级;通过引入有序类的概念,该模型可以减少排序的工作量。(3)基于解释结构模型(Interpretative Structural Model,ISM)和交叉影响矩阵相乘法(Impact Matrix Cross-Reference Multiplication Applied to a Classification,MICMAC),构建了PPP融资下棕地修复项目关键风险识别模型。通过分析现有文献,建立了将PPP模式引入棕地修复项目的初始风险因素集;利用德尔菲法删除不符合本文研究背景的风险因素、合并有概念交叉的风险因素、补充被遗漏的风险因素,从而完成了对初始风险因素集的修正,得到了一个包含48个因素的风险集。通过风险因素的自相关矩阵、初始可达矩阵、最终可达矩阵等划分风险层次,在此基础上构建风险因素的ISM模型,明确了风险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同时,通过识别风险因素的驱动性和依赖性,构建了风险因素的MICMAC模型,明确了风险因素之间相互影响关系的强度。结合ISM模型提供的风险“广度”信息和MICMAC模型提供的风险“强度”信息,确定了我国棕地修复项目引入PPP模式的9个关键风险。研究显示,关键风险占风险因素总量的18.75%(9/48),基本符合帕累托原则,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其他文献
电力系统经济负荷分配是电力系统安全、经济运行的基础。实际发电系统火电机组的阀点效应,使经济负荷分配可抽象成高维、非线性、多约束的单目标优化问题。而伴随着低碳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经济负荷分配问题成为研究的热点,在经济调度的基础上考虑环境成本最小,是一个典型的多目标、高维度、强约束的复杂非线性优化问题。针对这类复杂非线性规划问题,经典优化算法已难以进行数学建模。近年来,智能算法被大量应用于该类问题的求
哪些联盟可以形成以及联盟价值如何在参与者间分配是合作对策研究的基本问题.经典合作对策模型通常假设任意联盟可以形成,仅仅探讨大联盟的价值在各个参与者间的分配.然而,经典合作对策模型无法解决联盟形成受限制的合作对策价值分配问题.本文致力于研究联盟形成受限制的合作对策模型解的结构与性质.一方面,建立与对策特征函数及其解有关的联盟形成受限制的新合作对策模型,提出相应的解,并刻画解的特性.另一方面,基于参与
电子元器件的小型化和高密度化使得封装互连结构中可能同时存在几种不同尺寸的焊点,不同尺寸焊点具有不同的力学性能和失效特征,由此带来封装焊点尺寸效应问题。同时随着电子封装中大功率元器件的应用,目前常用的SnAgCu系无铅焊料难以满足其苛刻的高温服役性能,因此亟需寻找对具备良好高温可靠性能的封装材料,烧结纳米银焊料是目前很可能大规模用于大功率元器件的封装材料。本文围绕无铅焊点和烧结纳米银焊点的尺寸效应展
数感其实就是对数字产生的一种直觉感知,涉及数字之间的大小关系、数和量的对应关系,以及对数字含义的理解等。培养数感在估算、心算与判断数值大小及认识局部与整体关系等领域有重要作用。小学是学生形成优良学习品格的重要阶段,教师应结合知识特色与优势,灵活运用多元化、渐进式的教学方法着重培养学生的数感。
图像去噪方法去噪后会在一定程度上模糊图像的边缘,因此,建立兼顾噪声去除和边缘保护的去噪方法对研究图像处理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图像中常见的高斯噪声、椒盐噪声以及它们的混合噪声,通过结合偏微分方程图像去噪方法和多方向加权均值滤波方法,提出了相应的图像去噪算法。论文的主要内容和研究结果如下:1.为了克服相干增强扩散模型去噪后在平坦区域产生虚假边缘而且不能较好地保护细节特征的缺点,建立了一种图像特征
飞行器复杂外形绕流边界层转捩预测方法是流体力学的热点研究方向,在航空航天领域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针对复杂外形(如翼身组合体)绕流边界层的自动、精确且鲁棒的转捩预测方法,能够为自然层流翼型、机翼和全机的减阻优化设计提供可靠的分析工具,为新一代高性能飞行器的减阻设计提供必要手段。本文开展了飞行器复杂外形绕流转捩预测方法及其应用研究。首先基于线性稳定性理论,改进了双eN转捩预测方法。然后基于所发展方
输流管道在现代工业中应用广泛,因流固耦合和工作环境联合作用会产生振动和噪声,所以其振动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围绕薄壁输流管道,结合功能梯度材料的相关特性,研究了薄壁输流管道的动力特性和稳定性。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以及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1.针对考虑流固耦合的输流直管和输流曲管,分别构造了区间B样条小波直管单元和小波曲管单元。将小波有限元应用于求解各种边界下输流直管和曲管的频率,以及采用Marz
随着航空航天、核电等高科技领域的快速发展,工程应用对各种极端载荷下的材料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陶瓷材料作为传统耐热材料近年来由于高温极端环境的材料需求而重新得到了广泛关注。为解决陶瓷材料与生俱来的脆性,在其中添加高强连续纤维增加其韧性这一思路得到学界认同并历经五十年的发展成为较为成熟的连续纤维增韧陶瓷基复合材料(Continuous fiber reinforced ceramic matrix co
块体非晶合金(Bulk Metallic Glasses,BMGs),简称为大块非晶,是由超急冷凝固在内部形成无序结构的固态合金。不同于传统金属,非晶合金常温塑性变形表现为集中在局部的剪切带生成和扩展行为。研究不同状态下剪切带行为对理解大块非晶力学性能和变形机理至关重要。剪切带行为往往受到应变率、温度以及应力状态等多种因素耦合影响,仅通过单一试验方案难以明确应变率和温度敏感性的机理。针对这一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