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前期北京画家生活状况与市场形态研究

被引量 : 24次 | 上传用户:wzq80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国前期的北京画界,被整体划分为“传统派”阵营。虽然“传统派”一词仅是一个后来学术建构起来的概念与词汇,但是活跃于民国前期北京的国画家群体,整体“取法于古,借古开今”的艺术趋向,并由此而呈现出与“海派”、“岭南画派”所截然不同的地域画风,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现有的学术研究成果,初步诠释了民国前期北京画界“取法于古、借古开今”的具体内涵。但是对于形成这种现象背后的历史动因,则多是立足于画家、画作与画学基础之上所作出的解释。而这些诠释本身则隐含着一种预设的规定性——即画家群体自身具备的传统艺术造诣所形成的聚合效应,是促成北京地域画风形成的动力之源,这又不免陷入到用现象解释现象的窠臼之中。本文力图在大量历史细节的勾陈基础上,从画家身份、画家生活、市场形态三条线索,为民国前期北京地域画风的形成,提供一条更为全面而立体的诠释路径。近代中国体制的嬗变,促成画家身份徒生变异。各种角色融为一体,令画家群体呈现出极为丰富的历史面貌;具有各种身份的画家,在北京显现出不同的生活状态。这是窥探他们的内心世界,以及寻觅其参与艺术活动背后动因的一个最真切的窗口;画家作品传播的重要媒介——艺术市场,则在民国前期的北京初步成型,并极具地域特点;不同身份的画家,在参与市场过程中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态度与作用;民国前期北京低廉的生活消费,也为画家提供了较为宽松自主的创作空间。画家身份、画家生活及艺术市场,彼此交织所构成的历史张力,共同影响了北京地域画风的形成。历史的演进,与其说是一种会自动生成明确的指向与目标,之后所有的逻辑基本均按其规定路径发生的过程,毋宁说是由充斥着大量细节所构成的偶然性聚合所致。换句话说,也许必然性是在一个长的时段之中逐步显现,那么历史自发的路径,却是由大量偶然性的细节递变所驱使。本文所试图复原的,正是民国前期北京画界的此种场景。
其他文献
如果以国外近半个世纪来翻译研究的进展为背景,回顾国内近30年翻译研究的历程,可以发现重技轻道、重语言轻文化和重微观轻宏观等值得反思的问题以及翻译语言学途径的不足与局限
介绍纳米金刚石薄膜的特性和应用,综合叙述以化学气相沉积技术为基础、拓展多种纳米金刚石薄膜制备技术的研究进展,分析纳米金刚石薄膜的特性机理,并展望今后的研究方向。
结合高聚物添加剂的特性,讨论其在磨料射流切割中的作用。研究了使用高聚物添加剂后的切割效果、特点,首次分析了磨料浆体射流中比能耗的变化趋势,并进行了相关试验结果的机
通过对国内、外滚齿机和滚齿加工技术的研究,论述滚齿机和滚齿加工技术正朝着全数控、零传动、高速、高精度、环保化、集成化、智能化及网络化方向发展。
遥感变化检测技术是遥感信息科学的重要研究领域,是当前遥感数据处理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本文从三个方面介绍遥感变化检测的技术与方法:首先简要介绍遥感变化检测的数据预处
本研究以文化变迁、族群认同等理论为核心,采用解释人类学的相关概念,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对石林撒尼彝族火把节进行“深描”。在分析石林地区彝族撒尼火把节在历史时空中的
通过梳理、研析《藏文佛经中的音乐史料》,我们可以发现藏文佛经对音乐本体的论述方式就是在以乐为喻的教理宣演中揭示音乐存在的本质(缘起性空);藏传佛教对待音乐的态度就是
本文围绕集中供热对西安市住宅建筑先后进行了两次调查,分析了西安市近五年住宅建筑的增长及节能的状况,并对我市住宅建筑供暖热负荷进行了估算分析。为我市低碳城市发展提供
钢琴艺术进入中华大地已有150多年的历史,它在中国的萌生、发展和嬗变引起中国音乐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俯瞰近百年中国钢琴艺术研究,对20世纪中国钢琴艺术发展研究以宏观视
流行音乐作为一种历史文化的存在,一种社会的音乐现象,一种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音乐品种,古今中外存在之。作为我国社会音乐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人们重要的音乐审美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