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外预应力桥梁的自适应控制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dne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桥梁的长期挠度随着使用年限的增长将会不断地发展,甚至会出现下挠过大而危及桥梁的正常使用,这己成为桥梁工程的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同时随着人们交通活动的日益繁忙,对应用于交通线上的桥梁提出了更加严格的挠度要求,如何对桥梁的挠度进行有效的控制,成为了土木工程界的一个研究热点。本文结合智能结构控制的思想,并采用体外预应力技术,可以对桥梁的挠度进行有效的主动控制。 本文首先对影响桥梁长期挠度的因素进行了总结,并论述了高速铁路桥梁设计中对桥梁的挠度要求,明确了对桥梁挠度进行控制的意义,提出采用体外预应力技术对桥梁挠度进行主动控制的手段,并建立了相应的体外预应力自适应控制系统模型。体外预应力自适应控制系统通过设置可调节撑杆来对体外预应力索进行横向张拉,改变预应力对桥梁产生的等效荷载值来平衡外荷载对桥梁产生的变形,实现对桥梁体形的控制过程。 为实现自适应控制系统的各项功能,本文对自适应控制系统中的组成硬件进行了叙述,明确各硬件的功能要求,并设计了描述作动器工作行为的线性伸长模式。针对桥梁的长期挠度控制和实时挠度控制分别设计了静态挠度控制策略和动态挠度自适应控制策略,并建立有限元模型对自适应系统进行模拟计算。在静态挠度控制模拟中,使用初始作用矩阵进行迭代运算,获得准确的撑杆调节伸长量,即可控制监控点处的挠度,实现调节桥梁整体体形的目标,并对实际工程应用中对初始作用矩阵的提取进行了讨论。在动态挠度自适应控制模拟中,通过使用APDL语言进行编程,在有限元程序ANSYS中实现了对移动荷载通过桥梁的全过程进行实时挠度控制的模拟,并对影响自适应控制系统工作高效稳定性能的若干参数进行了分析研究。模拟结果表明,采用体外预应力自适应控制系统对桥梁的静态挠度和动态挠度进行控制的效果是良好的,是可行的。
其他文献
碳纤维智能混凝土(Smart Carbon Fiber Concrete)是在普通混凝土中掺入短切碳纤维而成的一种复合材料。这种材料不但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而且具有机敏特性。利用这种机敏特性,可以实现对混凝土结构在服役期间的健康监测以及在遭受自然灾害时对结构的损伤积累,剩余寿命进行早期预报。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如下: 1、探讨了碳纤维智能混凝土(SCFC)的机敏性原理、制作工艺及影响因素
本文研究的叠合板式剪力墙结构是一种半装配式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叠合板式剪力墙的预制部分由两层预制板和格构钢筋组成,吊装就位后现场浇筑预制墙板之间的核心区混凝土,
劲性搅拌桩是适用于软土地基的一种新型复合桩,桩体由水泥土环桩内包钢筋混凝土芯桩组成。这种桩具有施工方便、造价低廉、单桩承载力高、桩身质量稳定可靠和无污染等多方面
空间钢管相贯节点在同一根主管上焊接多根支管,导致主管受力复杂,由于支管直径很大,甚至会出现与主管直接相贯的范围超出主管直径的情况,本文提出新型钢管相贯鼓式节点(简称鼓型
含减振子结构的巨型框架结构充分利用巨型框架结构由主、次结构共同组成的特点,在部分次框架(子结构)底层柱底和相连的主框架(主结构)梁之间设置隔震支座,子结构梁与相连的主
型钢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结构是一种新型的结构形式,由于其较高的承载力、较强的刚度,良好的抗震性能、耐久性,在高层建筑、大跨和重载结构中已越来越多地使用。但是我国对于型钢高
本文以佛山平胜大桥(自锚式悬索桥)主跨钢箱梁顶推施工(斜交角度68度,顶推最大悬臂78米)为背景,基于有限元理论,运用ANSYS计算软件,在长沙理工大学平胜大桥施工监控课题组研究成
五氯酚(Pentachlorophenol>简称PCP)是一种曾被广泛用于工农业生产中的难降解有机物,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的“三致”效应。由于五氯酚对人类生活的环境有很大的危害,许多中外学者对其进行广泛深入的研究。其中,共代谢是实现五氯酚厌氧降解的重要代谢方式,但是持续的共基质投加量容易造成基质间代谢竞争和处理成本上升等问题。本论文通过调控共代谢基质投加方式,对厌氧共代谢降解五氯苯酚过程中效能和
近年来,钢筋混凝土带边框柱剪力墙在高层建筑中取得广泛的应用。国内外各大研究机构、院校都对一般剪力墙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以探求其工作性能,并取得很多研究成果,但这
众所周知,钢筋混凝土(RC)梁-柱节点在循环荷载下的非线性反应非常复杂并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在传统的RC结构抗震分析中,梁-柱节点通常被假设为刚性或半刚性,从而带来较大的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