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多能干细胞(pluripotent stem cells,PSCs)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多潜能性,是生物医学和再生医学研究的理想细胞模型。家畜PSCs,在基因编辑动物生产、加速遗传育种改良、濒危动物保护以及建立医学动物模型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扩展多能干细胞(extended PSCs,EPSCs)是利用小分子化合物培养基获得的一种新型多能干细胞,具有胚胎和胚外谱系分化潜能。EPSCs已在人、小鼠、牛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能干细胞(pluripotent stem cells,PSCs)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多潜能性,是生物医学和再生医学研究的理想细胞模型。家畜PSCs,在基因编辑动物生产、加速遗传育种改良、濒危动物保护以及建立医学动物模型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扩展多能干细胞(extended PSCs,EPSCs)是利用小分子化合物培养基获得的一种新型多能干细胞,具有胚胎和胚外谱系分化潜能。EPSCs已在人、小鼠、牛、猪等物种上建立,但在绵羊上尚未报道。本研究通过对绵羊成纤维细胞进行重编程,在LCDM(h LIF、CHIR99021、Di M和Mi H)培养体系中建立绵羊EPSCs,并尝试利用体内胚胎ICM建立绵羊胚胎干细胞(sheep embryonic stem cells,sESCs),同时对获得的EPSCs进行转录组测序和多物种比较分析,探究家畜PSCs建立的分子机制。首先,利用piggy Bac(PB)转座子-牛OSKM重编程因子,对绵羊胎儿成纤维细胞进行电转染,在LCDM培养体系中共建立6株绵羊EPSCs细胞系。绵羊EPSCs具有类似小鼠ESCs的高度致密圆型穹顶集落形态,边界清晰,具有高克隆性和单细胞存活率,碱性磷酸酶染色呈阳性,表达多能性标记基因OCT4、SOX2、KLF4、c MYC、SALL4、和REX1,在免疫荧光检测中表达OCT4、SOX2蛋白,可在体外用酶消化稳定传至40代。在体外既能形成可分化为三胚层细胞的拟胚体,还可以向滋养层方向分化。在NOD-SCID鼠体内能形成含有三胚层细胞的畸胎瘤。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绵羊EPSCs,在小鼠E 3.5胚胎中对胚胎和胚外谱系均有贡献,表现出扩展多能性。其次,鉴于LCDM强大的EPSCs捕获能力,本试验尝试将绵羊植入前体内胚中机械分离得到的ICM进行接种,尝试建立sESCs。sESCs具有类似于hESCs的扁平状克隆形态,可在体外经酶消化传代,稳定传至40代以上,具有较好自我更新的潜能。早期代次细胞表达碱性磷酸酶,以及多能标记基因OCT4、SOX2、KLF4、SALL4、和REX1。在免疫荧光检测中表达OCT4、SOX2、SSEA4蛋白,在体外形成拟胚体并能分化为三胚层细胞,在NOD-SCID鼠体内形成含三胚层细胞的畸胎瘤,但对E 3.5小鼠嵌合胚胎和6.5 D、9.5 D胎儿几乎无嵌合能力。而高代次绵羊ESCs细胞碱性磷酸酶逐渐消失,谱系基因表达上调,多能性逐渐消失。最后,对sEPSCs进行了转录组表达谱分析,与已报道的sESCs、绵羊胚胎、bEPSCs、mEPSCs、hEPSCs进行了多物种比较分析。结果显示,sEPSCs与sESCs、绵羊晚期胚胎基因表达差别明显,三者之间存在完全不同的全局转录谱。另外,sEPSCs与sESCs、绵羊晚期胚胎在DNA甲基转移酶基因、组蛋白甲基化酶基因、组蛋白磷酸化酶基因、组蛋白泛素化酶基因等表观修饰方面基因表达模式也有较大区别。sEPSCs具有与sESCs不同的独特转录组模式,说明sEPSCs可能与Na(?)ve和Primed状态的PSCs处于不同状态。为了找到不同物种间EPSCs的共性,同为LCDM来源的sEPSCs、bEPSCs、mEPSCs和hEPSCs的转录图谱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sEPSCs与牛、人和小鼠EPSCs有着不同的基因表达模式,但在对绵羊EPSCs中上调基因进行GO富集分析,富集最多的基因是与转录调控区DNA结合调控、细胞骨架、磷酸化酶相关的基因,与人和小鼠EPSCs中的GO富集部分一致。可见,绵羊EPSCs与牛、人和小鼠的转录谱部分相似,但仍具有较强的特异性分子特征。综上所述,LCDM培养体系支持sEPSCs和sESCs的建立,获得的sEPSCs具有独特的转录谱,sESCs更接近Primed多能状态。本研究为家畜动物PSCs的建立开辟了新途径,并为生物学、农业和再生医学等领域的科学研究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有机性和系统性,同时与人的历史发展相统一。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辩证法具有"实践批判"导向、"目的意志"指引、"社会实践"中介的三点核心要旨。绿色发展作为自然辩证法在新历史机遇下的时代思想延伸继承了自然辩证法的核心要旨,体现了恩格斯自然辩证法思想的当代意义。
目的结直肠癌是目前世界范围内发病率及死亡率均位列第三位的恶性肿瘤。在我国,其发病率仍呈上升趋势。研究结直肠癌的发病机制是未来结直肠癌防治工作的基础。探究抑癌基因甲基化与结直肠癌发生发展关系又是目前结直肠癌发病分子机制挖掘的热门方向。故本研究旨在探讨前期通过测序技术筛选获取的TMEM196的甲基化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功能及分子机制。方法1通过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
目的:主动DNA去甲基化酶TET家族介导的主动DNA去甲基化途径是否参与以及如何调控肿瘤放疗敏感性知之甚少。本研究致力于探究主动DNA去甲基化酶在结直肠癌辐射增敏中的作用及作用机制。以期阐明主动DNA去甲基化介导辐射增敏的新机制。方法:1.检测电离辐射和CPT处理结直肠癌细胞后TET酶家族成员(TET1、TET2、TET3)蛋白水平和mRNA表达。2.检测5种不同结直肠癌相关细胞系TET3表达与细
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是一种由于直接或间接致伤因素导致肺部细胞受损,产生失控性反应的肺病理性损伤。严重时则导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也是新冠肺炎主要的致死因素之一。此外,ALI是危害人类健康且死亡率高达40%的重大疾病。它因发病机制复杂而引起人们的重视。目前,已有许多研究表明,一些抗
RNA结合蛋白(RBP)是一类能与RNA结合来发挥其生物学活性的的蛋白质,在转录后调节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异常表达的RNA结合蛋白与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关系密切。作为蛋白中的一类,RNA结合蛋白在肿瘤中的异常表达与基因组的改变、转录后调控和翻译后调控相关。由于作为上游因子调控下游RNA的表达、修饰、稳定性等,即使非常小的改变也可以对下游基因产生重大的影响。现在,对于RNA结合蛋白调节下游RNA在肿瘤中的
核心素养是当前数学教学中的热门词汇,是每个学生都应具备的素养和关键能力.文章在主题教学理念的引领下,从知识整体架构出发,突破单一知识点教学的束缚,通过对教学内容的整合,突出教学内容的本质以及知识间的联系,促进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不断提升.
为了确定提取、分离纯化黑果腺肋花楸(Aronia melanocarpa)中花色苷的最佳工艺,了解黑果腺肋花楸中确切的花色苷单体结构及其抗氧化活性。以黑果腺肋花楸果实为原料,采用单因素试验、响应面分析法探究超声波辅助提取花色苷的最佳工艺条件,并利用高速逆流色谱分离纯化出花色苷单体,并对其抗氧化能力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提取分离纯化黑果腺肋花楸中花色苷的最佳提取条件为超声功率125 W、乙醇体积分数为
黑果腺肋花楸(Aronia melanocarpa (Michx.) Elliott.)是多年生灌木。在20世纪90年代从朝鲜引进,具有丰富的食用、药用、观赏等价值。目前,我国对于黑果腺肋花楸引种驯化、快繁技术、区域试验进展迅速。黑果腺肋花楸多倍体植株具有优质、高产、抗性强等特点。本研究综述多种黑果腺肋花楸多倍体诱导及鉴定方法,进一步为黑果腺肋花楸多倍体育种、丰富种质资源提供理论依据。
目的 观察肝胆术后胃肠功能障碍患者采用厚朴排气合剂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6月—2021年6月本院收治的80例肝胆术后胃肠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治疗方案为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患者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厚朴排气合剂。比较2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临床症状改善时间、胃肠功能障碍评分及腹腔压力水平。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背景与目的:骨肉瘤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严重威胁着青少年和儿童的生命。目前,对骨肉瘤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全身化疗联合手术切除。虽然近年随着保肢手术和新辅助化疗的进展,骨肉瘤患者的5年生存率已有明显提高(约65%—70%),但对于伴有远处转移的骨肉瘤患者而言,5年生存率仅为15%—30%。因此,研究新的骨肉瘤早期诊断和预后指标具有重要意义。自噬是一种由自噬相关基因(autophagy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