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指导意见》(简称“资管新规”)于2018年4月正式颁布,我国进入资管2.0强监管时代。资管新规明确提出打破刚性兑付,实现净值化管理,这是针对传统银行理财业务普遍存在的“资金池、刚性兑付、期限错配、监管套利”等问题而提出的监管要求。因此商业银行理财业务转型迫在眉睫,让银行理财真正回归到“受人之托、代客理财”的本原。本文按照“发展现状-影响分析-转型建议”的整体框架结构展开研究。首先,我们通过梳理了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发展现状,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及风险。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目前存在产品结构单一、管理能力较弱以及业务流程中隐性担保的声誉风险等主要问题,揭示了银行理财“资金池业务”、“刚性兑付”在缓解单个产品风险的同时增加了银行存量风险,最终会导致系统性风险。因此商业银行理财业务转型迫在眉睫。接着,我们解读了资管新规禁止期限错配、资金池、打破刚性兑付的监管新要求及其对银行理财业务的影响。通过2018年商业银行数据描述性统计分析,发现资管新规发挥了很好的风险防控作用,较好的化解了银行风险,降低了系统性风险。同时我们发现,新规落地后净值化理财产品数量不断增加,但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连续下跌,净值化产品市场接受度低,银行理财产品的吸引力下降。因此在遵循新规要求基础上吸引市场客户,并有效降低系统性风险是银行理财业务转型的关键,也才能使得商业银行理财资金获得稳定来源,增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然后,我们建立以客户和政府为导向的价值网框架结构,构建以市场客户为核心的价值网模型,深度挖掘市场需求。通过聚类分析将客户细分为不同组别,并进行差异性检验确定每组别细化特征,以确保银行理财业务把控风险的同时获得稳定资金来源,实现理财业务转型中收益与风险相对平衡。我们进一步在考虑异方差稳健标准误基础上,构建Probit和Logit模型分析影响客户选择银行理财产品的因素。此外,我们构建OLS模型分析客户持有银行理财产品金额大小的影响因素,以保证在客户细分后准确掌握客户需求影响因素,实现产品风险与客户风险承受能力相匹配,从而降低银行声誉风险、满足客户需求。意味着价值网模型核心基础得到发展,从而促进商业银行理财业务整体价值提升。最后,以价值网模型为基础,从产品本身、理财业务管理、理财业务流程等三方面提出了转型建议。一是产品本身转型。以为客户创造价值为源头,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在净值化转型过程中采取分步骤实施,结合聚类分析中的五组客户推出针对性的特色产品,为避免在过渡期后集中提出面临明显的客户流失损害产品形象价值。二是产品管理转型。结合客户市场细分差异化分析建立以投研为核心的资产管理能力,以降低期限错配,强化久期管理。三是产品流程转型。应坚持客户为核心的销售理念,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的新型综合服务。培养专业的销售人员,针对于不同组别设计不同的营销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