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乙烯基聚二甲基硅氧烷/苯乙烯双单体接枝型高熔体强度聚丙烯(HMSPP)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来源 :华东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aiwan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聚丙烯(PP)是综合性能优良且发展最快的通用塑料之一,但由于PP分子链为线性结构,其熔体不能产生应变硬化行为,因此PP的熔体强度较低且耐熔垂性能较差,使其在一些领域中的应用受到了限制,如在挤出、压延或涂覆时出现边缘收缩和卷曲,在热成型时致使制品厚度不均,在发泡时泡孔易塌陷等缺陷,提高熔体强度可以有效地克服PP的这些缺点,因此对PP的熔体强度改性研究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本文以提高PP熔体强度为目的,采用通用PP树脂通过一步反应挤出法,制备高熔体强度聚丙烯(HMSPP)。首先,本文选用了乙烯基聚二甲基硅氧烷(VS)为第一接枝单体,苯乙烯(St)为第二接枝单体,在引发剂过氧化苯甲酰(BPO)存在的条件下,通过一步反应挤出法制备得到了无凝胶的HMSPP。FTIR、MFR、GPC、ICP-MS和流变学分析结果表明,St和VS都接枝到iPP分子上,St第二单体的加入不仅可以有效的控制降解,而且当VS和BPO的添加量固定,St的添加量逐渐增加时,HMSPP中St的接枝率逐渐上升,而VS的接枝量先逐渐上升后下降,说明HMSPP的接枝结构中形成了St和VS共聚的支链结构;在动态剪切条件下, HMSPP在低频下的弹性响应明显增强,HMSPP在低频区有较高的η*和G’值,在tanδ~ω图中出现平台,在G’~G"图中偏离了直线,说明接枝改性后HMSPP形成了长链支化结构;在拉伸时HMSPP在较高的拉伸速率1s-1下也出现显著的应变硬化行为,并且其断裂时应变值也提高到3以上。通过单因素优化确定了制备HMSPP的最佳工艺配方:当VS和St的添加量都为iPP的1wt%, BPO添加量为iPP的0.5wt%时,制得的PP-g-VS/St的熔体强度最大,为0.29N,相对于iPP的0.022N提高了12倍,此时其Mw,为384Kg/mol, MFR为0.55g/10min, VS的接枝量为0.027%。其次,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偏光显微镜(POM)和广角X射线衍射(WAXD)的分析方法研究了HMSPP的结晶行为,分别利用Avrami方程、Hoffman结晶理论和Mo方程、Kissger方程对其等温和非等温动力学进行了描述。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熔体强度从0.031N增加到0.29N,HMSPP的结晶温度上升,同时HMSPP的熔融温度和结晶度也升高。相对于iPP,熔体强度最高为0.29N的PP-g-VS/St的结晶温度提高了14左右,熔融温度提高20C左右,结晶度提高6%左右。在等温结晶过程中,随着熔体强度的提高,HMSPP的Avrami指数逐渐减小,接近2,表明HMSPP中支化结构对HMSPP的结晶起到了异相成核剂的作用。在非等温结晶过程的早期,随着熔体强度的增加,HMSPP中的支化结构增多,在结晶的早期促进成核的作用逐渐增强,但在后期由于链段之间的相互作用增加,对球晶的生长的阻碍作用也逐渐增加;随着熔体强度增加,HMSPP中的支化结构增加,促使其折叠链表面自由能降低,而非等温结晶活化能增加;结晶形态方面,随着熔体强度的提高,HMSPP的晶粒逐渐变细,结晶数量逐渐增加,而且HMSPP中支化结构有利于HMSPP在无应力的情况下形成γ晶PP。第三,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为发泡剂,通过釜式发泡法考察了HMSPP的发泡性能,重点考察了发泡温度和发泡压力对HMSPP泡孔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接枝单体对HMSPP的发泡性能有很大影响,由于St单体的存在使反应过程降解得到了控制,而VS单体具有高CO2溶解度和低表面能有利于气泡的成核,因此当采用VS/St双单体接枝体系时制备的HMSPP的发泡性能更优,得到的泡沫材料不仅具有较高的泡孔密度,并且具有更小、更均匀的泡孔尺寸;熔体强度对HMSPP的发泡性能具有很大影响,对比熔体强度分别为0.031N、0.23N和0.29N的PP-g-VS/St1、 PP-g-VS/St2和PP-g-VS/St的泡孔结构,发现泡沫样品的开孔泡随熔体强度的提高逐渐消失,泡孔尺寸逐渐变均匀,且只有达到一定的熔体强度的HMSPP,如PP-g-VS/St的熔体强度为0.29N,才能得到泡孔尺寸均匀的闭孔泡沫材料。对发泡性能最好的PP-g-VS/St来说,适宜的发泡温度区间为145~165℃,适宜的发泡压力区间为8~14MPa。在此温度和压力范围内,固定压力为12Mpa时,随着发泡温度的逐渐上升,材料的泡孔密度逐渐减小,平均泡孔直径逐渐增大,表观密度先减小后增大。当温度固定为160℃时,随着发泡压力的逐渐上升,材料的泡孔密度呈现逐渐增大,平均泡孔逐渐减小,表观密度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当发泡压力为14MPa,发泡温度为160℃时,PP-g-VS/St的发泡倍率最大为66倍,此时其泡沫的泡孔密度、平均泡孔直径和表观密度分别为5.8×107cell/cm3、139.8μm和0.0133g/cm3。第四,本文还研究了注塑成型过程对HMSPP晶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注塑条件下,HMSPP中形成α和p两种晶型,且注塑过程中的降温速率、保压压力、熔体温度和模具温度不是HMSPP形成p晶的关键因素,而注塑过程中剪切作用和快速冷却的共同作用是诱导HMSPP形成β晶的必要条件。以熔体强度最高为0.29N的PP-g-VS/St为例,用流变仪模拟注塑过程中剪切对HMSPP晶型影响时,发现随着剪切速率和剪切时间的增加,PP-g-VS/St中β晶含量呈现先增加后趋于平缓的趋势,且在170~230℃温度范围内,随剪切温度的增加而增加。当剪切速率为70s-1、剪切时间为60s、剪切温度为230℃和降温速率为280℃/min的情况下,PP-g-VS/St中β晶含量达到最大为35.6%,与注塑过程中p晶的含量相当。在力学性能方面,HMSPP的力学性能相对于iPP得到大幅度提高,且随着熔体强度从0.031N增加到0.29N,其HMSPP的拉伸强度、弯曲模量和冲击强度都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PP-g-VS/St的提高幅度最大,其拉伸强度、弯曲模量和冲击强度相对于iPP分别提高了28.6%、40.0%和466.7%。进一步通过退火的方法将HMSPP注塑成型样条中β晶转化为α晶后,HMSPP的冲击性能有所下降,但是仍大幅度高于iPP提高,表明HMSPP注塑样品冲击性能的大幅度提高是由其本身的支化结构和p晶共同作用引起的。最后,利用HMSPP在注塑过程中可以形成β晶的特点,以PP-g-VS/St为例,考察了HMSPP作为高分子p晶成核剂时对iPP结晶温度、结晶结构、结晶形态及力学性能影响。结果表明:PP-g-VS/St作为高分子β晶成核剂能有效诱导β-iPP的形成,加快iPP的结晶速度,提高iPP的结晶温度,并可细化球晶尺寸,使晶粒分布更均匀,并可以同时改善iPP的刚性和韧性;当PP-g-VS/St的添加量为50wt%时,此时成核iPP注塑样条中p晶的相对含量达到32.8%,结晶温度提高约10℃。当PP-g-VS/St的添加量为70wt%时,成核iPP的冲击强度、弯曲模量和拉伸强度相对于iPP分别提高了260.0%、54.7%和17.2%。
其他文献
夏季天气炎热,气候潮湿,便于病原微生物的生存和繁殖,加之人们出汗多,皮肤表面湿度大,这样病原微生物乘机而入,便造成皮肤感染。同时人们穿着单薄,较多皮肤暴露阳光下,日光照射引起的
所有制、现代企业制度、企业经营机制──澄清理论和实践中的一些不确切认识吴幼喜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为推进国有制经济的市场化,先后出台了承包制、转换企业经营机制、
物理创新教学既能体现物理教育多样化,又同时提升学生自主创新意识以及更好的让学生在科学创新能力素质方面得到有效培养,教育综合素质的培养是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核心之一。
刘勰将"清丽"的理想审美风格广泛施用于《文心雕龙》的杂文学批评体系中。"清"上承先秦儒道哲学与魏晋人物品藻,涉及作品内容与形式多方面的要求;《文心雕龙》中"丽"主要用于对文辞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
目的:研究榄仁树叶氯仿提取物(TCCE)对CCl4诱导的小鼠肝损伤的防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以不同剂量TCCE(20,50,100mg·kg-1)给小鼠连续灌胃5 d后,腹腔注射CCl4,24 h后测定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在高血压脑出血开颅血肿清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我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接受高血压脑出血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的132名患者展开研究,随机分
尤金·奈达和彼得·纽马克是西方两位杰出的翻译理论家。将从他们的研究方法,对可译性的认识等六个方面梳理比较两人的翻译理论,以期对两位大师有个深刻的认识。 Eugene Nid
浅谈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金融取向郭竟成在国民经济转变增长方式的大环境中,作为金融业主体的银行业要实现集约经营需要把握好四个方面的取向:一、产业优化取向:金融产业政策的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