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乡并镇中的权力、利益与冲突——对华中地区L乡和T乡“撤而未并”的个案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kula6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是一项以描述为基础的解释性研究。通过大量的深入访谈,以及对有关文献的考察,结合笔者曾经部分亲身参与性观察,以“事件—过程分析”的方法,从社会学理论的视角对T乡和L乡撤乡并镇事件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讨。   在T乡和L乡撤乡并镇的过程中出现了一种“上撤下留”的奇特现象:在地级市以上已经两乡撤销合并为一个镇,而在县级市以下仍然是原来的两个乡。通过对本事件的叙述、阐释和解读,本研究认为本事件是由于正式权力的越轨运用造成了利益分配的不合理,从而引发了冲突,是群体性的冲突迫使各方妥协的结果。本来处于弱势的T乡能够将处于强势的L乡并入到T乡,主要是动用了其在G市和SZ市党政机关的各种资源,而在这个过程中“暗箱操作”成了T乡和G市运作的主要策略。L乡的自组织能力挑战了有关乡村村民“原子化”的论述,L乡采取的抗争主要是依法抗争。然而T乡与L乡的冲突主要是工具性冲突,当G市做出“上撤下留”的决定时,L乡与T乡的冲突就缓和下来了。本研究认为社会学的冲突理论比较能够对本事件的整个过程进行有力的解释;经济社会学的“理性人”理论对本事件中的个人比较具有解释力;社会学的集体行为理论、布迪厄的场域惯习资本理论对本事件中的特定人群,特定场域也比较具有解释力。透过本事件也比较能够印证社会学的上述理论。社会学的有关理论对撤乡并镇以及行政体制改革能够提供独特的视角,丰富了学术研究的多样性。   最后本研究认为,有必要对乡镇一级的权力——利益网络和“暗箱操作”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因为这些研究是更进一步的有关乡镇村民利益保护研究的基础。
其他文献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一载,随着市场体制的逐步完善与政治权力的进一步松动,民营经济迅速崛起并日益分化成为经济结构整合关注的重要议题。其中,民营企业法人作为这一结构变动的重要
在市场竞争加剧的今天,组织网络化正逐步展开于经济与社会的各个层面。这是因为,完全市场背景下的非协作行为和科层制权威关系分离背景下的单独行动都无法实现利益最大化。合作
处于转型时期的中国农村社会,农民就医过程中的关系资本运作是一个非常严峻的社会问题,已不是个别农户或村落独具的现象,而是颇具普遍性的社会现象,甚至成为一种自然反应(呈现出一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迅速发展,城市少数民族人口的快速增加,城市正在逐步变成多民族的社会。由于其强大的辐射功能,城市所发生的民族问题具有很强的敏感性和连带性,这决定了城市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