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室颤动是一种致命性的恶性心律失常。当心室颤动发生时,其心电图表现为波形、大小、振幅极不规律的心室颤动波,临床表现为突然意识丧失、心音和大动脉搏动消失、抽搐、呼吸停止甚至死亡。预防和快速终止心室颤动的发生是医学界目前研究的热点。对心室颤动的治疗对策在近年来已发生了重大改变。新近发展的可植入性心脏自动复律除颤器的广泛应用,使非药物治疗心室颤动的地位逐渐确定。但由于心室颤动时心脏电活动在心电图上表现的相当复杂,其心电活动异常变化的发生机制并不清楚,心室颤动发生时电活动的空间和时间的动态性变化以及频率的变异性等特点也未探明,故无论是药物治疗或人工直流电除颤还是可植入性心脏自动复律除颤器均不能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基于以往对心室颤动时心脏电活动组织性的观察,已有研究对有关问题进行了探索:在心室颤动发生过程中心电图所包含的某些信息是否与电除颤或电休克的结果相关和被用来触发除颤的同步化以提高除颤的成功率?从心电图计算所获得的有关资料和数据是否能为我们理解心室颤动和电除颤的机制提供更多的帮助?对这种心室颤动时心电活动的动态性表现的定量分析已成为现在许多研究的热点。使用心脏电激动实验模型对心室颤动时心电图中所包含的信息的数字化处理和分析,不仅可拓宽对心室颤动时心脏电活动复杂性的认识,也有利于临床对心室颤动的治疗。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估价由正交心电图计算的绝对心室颤动电压(Absolute Ventricular Fibrillation Voltage,AVFV)和对心电活动动物模型进行电除颤结果间的相关性,研究心室颤动过程中心电图中相位耦联程度与心室电除颤结果的相关性以及对心室颤动非线性行为的估价;估测心室颤动时主导频率或循环间期的动态性时间变化,探讨心室颤动时组织性的变化;评价抗心律失常药物胺碘酮对心室颤动时主导频率短暂变异性和频率变化的作用,阐述胺碘酮对心肌细胞复极化和有效不应期的影响和抗心律失常的作用机制;估价心脏自动复律除颤系统心内膜电除颤对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的即时作用。研究方法:在54只成龄犬中按矢状方向(Y轴)、横向(X轴)和纵向(Z轴)连接电极建立正交心电图,并在胸内按置经静脉单极或双导管心脏自动复律除颤系统。诱发室颤持续10~30秒,按选定的除颤成功率为50%的电量自动进行电除颤。采集所有电信号经带通滤过(频率0.5-400 Hz)和放大,按每秒2000次采样频率做数字化处理。使用希尔伯特变换法(Hilbert Transform)测定心电图包络性电压以评价电除颤触发前的绝对心室颤动电压,研究和分析绝对心室颤动电压与心室电除颤结果的相关性;使用双谱能量法测定心室颤动时心电信号的能量谱,研究和分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