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民主的运行方式,公民行政参与已成为当代社会科学界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学者的兴趣。随着公共行政理论的发展和行政体制的变革,公共行政部门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民主已不再局限在政治领域,而逐步向行政领域渗透。公民行政参与是指公民或非营利性组织通过各种合法的途径直接参与到政府的公共行政整个过程当中,通过表达自己的利益及愿望,以影响政府的行政行为,并对政府的行政行为进行有效监督的一种行为。公民行政参与的主体主要有公民个体及各种非政府组织,公民行政参与对政府、社会及公民自身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我国公民行政参与自建国以来经历了长时间的发展,形成了自己的特点,但是在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时仍存大着许多问题,如公民行政参与制度层面上,缺乏可操作性;行政权力过于强大;社会基础薄弱等问题都将影响公民行政参与的效果。分析我国公民行政参与面临的问题的根本原因主要有: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我国长期以来政治文化消极方面的制约及公民自身素质的制约等。面对制约公民行政参与充分发展的诸多因素,笔者试图通过五个方面做出探索,并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如从制度建设的角度、政府建设的角度、公民素质的角度、社会基础的角度和大众媒体的角度进行阐述,希望这些探讨对于探寻公民行政参与的进一步发展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