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伐对东北温带森林土壤N2O排放的影响

来源 :东北林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ngxint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N2O是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森林土壤是N2O的重要源。我国东北地区分布着大面积的森林,采伐是森林经营的重要方式。为了解温带森林不同采伐处理下N2O排放通量的变化,于2008年5月~10月在黑龙江省帽儿山地区,用静态箱法对五种处理(皆伐后农作、皆伐后造林、50%强度采伐、25%强度采伐、未采伐的对照)测定了生长季土壤N2O排放通量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在生长季中,不同处理的土壤N2O排放通量呈多峰交替波动,生长季不同处理平均N2O排放通量为皆伐后造林(12.740μgN·m(-2)h-1)>皆伐后农作(10.877μgN·m-2h-1)>50%强度采伐(4.096μgN·m-2h-1)>25%强度采伐(2.331μgN·m-2h-1)>对照(-0.002μgN·m-2h-1)。不同处理的N2O排放通量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说明不同采伐处理对森林土壤N2O排放通量产生了重要影响。不同处理的土壤净氮矿化速率在生长季的动态变化并不完全相同,生长季不同处理的平均土壤净氮矿化速率和平均净硝化速率与N2O排放通量的排序一致。土壤净氮矿化速率、净硝化速率与N2O排放通量线性相关极显著(P<0.01),表明土壤的氮矿化对N2O排放有显著影响。不同处理的硝态氮浓度表现出很大差异,方差检验为极显著(P<0.01),铵态氮浓度差异不显著(P>0.05)。硝态氮含量与N2O排放通量线性相关极显著(P<0.01)。不同处理的铵态氮浓度、土壤各层温度(地表、5cm、10cm、15cm)与N2O排放通量线性相关不显著。不同处理的土壤各层含水率(0~7.5cm、0~12cm、0~20cm)与N2O排放通量间线性相关极显著(P<0.01),0~7.5cm土壤含水率与N2O排放通量的关系最为密切。本研究表明,皆伐大大增加了N2O的排放量,未采伐的天然林N2O排放量很小。从减少N2O排放的角度看,一定强度的择伐是比较好的森林采伐方式。
其他文献
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和落叶松(Larix gmelinii)是我国东北林区的主要造林树种。本文以两树种的2年生幼苗为材料,采用在人工气候箱内水培的方法,将CO2浓度设置
大豆是重要的粮食、油料作物,是植物蛋白和油脂的重要来源。在大豆生长期,病虫害的发生,严重影响其产量和质量。天花粉蛋白(TCS)是从葫芦科药用植物栝楼块根中分离得到的单链核糖体失活蛋白,能够抗烟草花叶病毒等7种病毒、稻瘟病菌等9种病原真菌及蚜虫等4类害虫。利用基因工程手段将抗病虫基因转入大豆,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本研究以大豆子叶节为受体材料,采用农杆菌介导法成功地将外源天花粉蛋白基因导入了该受体中,
岩溶断陷盆地是我国西南岩溶地区典型的生态脆弱区,是岩溶区生态恢复与重建的重要区域。断陷盆地的地形起伏大,海拔悬殊,气候垂直分带明显,地下河深埋,水土漏失严重。其特殊的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