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78开始,为了抑制我国人口的快速增长,我国实施了计划生育政策,计划生育政策在一定的程度上抑制了我国人口的快速增长的趋势。实施了几十年的“计划生育”政策后,在人口数量上的控制确实有了较为显著的效果,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那便是人口结构的变化,致使“421”结构的家庭的数量日益增多。2015年,为了解决人口结构的变化,我国开始试点“放开二胎”的政策。从目前的人口结构上看,二胎政策的实施并不能缓解我国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人口老年化的趋势。从2010年开始,我国老年化的人口数量以较高的速度上升。在过去的37年里,计划生育对我国家庭结构产生了显著的影响,至2020年,适婚的年轻人中,双方均是独生子女的比率将高达40%,到2030年、2050年,我国65岁的人口在我国总人口中的比例将分别上升至14.6%、20.4%,而到2050年前后,我国老年人口在在总人口中的占比将达到31.27%,我国将真正步入老年化社会。在这样的背景下,“双独家庭”在养育子女的同时,还需同时赡养四位老人,将面临巨大的养老压力。2050年以后,我国60岁人口数量将超过4亿,在数量上与人口占比上都将成为世界之最,整个社会面临严峻的养老形势。伴随着我国保险业的快速发展,人们开始倾向于通过依靠养老保险的途径解决养老问题。而2015年我国养老金的缺口达3000多亿元,按照这样的数量计算,至2030年,我国养老金的缺口将达到4.1万亿人民币,至2050年将高达6.1万亿,这将带来巨大的财政压力。我国居民的大部分财富被房产锁定,房产约占我国居民财富的70%左右,为“以房养老”提供了经济上的支撑。2016年一季度,我国GDP增速仅为6.7%,创下了近年来经济增速的新低。经济发展速度减缓将直接对就业造成直接的冲击,若能通过住房反抵押贷款将房产折现,则能够妥善的处理好养老的难题。从全球的视角看待人口老年化的保障机制,我们不难发现“以房养老”的理财方式,已经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率先运行,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对比分析国内外以房养老的案例,认为我国具备以房养老的理论基础与实践基础,并针对我国的传统文化、传统观念、消费习惯、基本国情等因素,提出了政府当局加强引导与宣传、强征遗产税转变传统观念对房产的处置、优化以房养老理财产品的设计、构建以房养老保障体系等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