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的滇西边区社会

来源 :云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yq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广义的滇西,是云南西部广大地区的统称。本文所指的滇西是指滇西边区,特指在云南极西地区,由南甸、陇川、干崖、猛卯、芒市、盏达、遮放、户撒、腊撒、猛板土司所统治的边境地方,是作为拱卫腾冲、龙陵的边疆地区,其范围大致相当于民国时候的腾龙边区。近代以来,英、法、美等国不断通过考察、探路等名义对我国西南各地的人文社会情况进行打探。在滇西边区还先后发生了“马嘉理事件”、“片马事件”、“江心坡事件”等冲突,边疆危机日益严重。滇西边区位于云南极西地区,十个土司地中有七个与缅甸相毗邻,处在西南边疆国防的第一线,在国防意义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对其进行有效的治理显得尤为重要。为了应对边疆危机,政府、社会团体和许多有识之士纷纷开始进入云南边疆地区,进行考察,力图通过调查研究了解边疆情况,应对危机,提出开发边疆的方案和措施。本文以民国时期的滇西边区为研究对象,主要以调查资料作为研究材料,系统梳理滇西边区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做出评析。本文分为五章。第一章简要介绍滇西边区概况,从地理、人口民族和建制沿革方面对其进行介绍。第二章介绍边区政治,民国时候滇西边区政治制度主要包括土司制度、山官制度和流官政权三种。第三章介绍边区经济,主要从土地问题、生产技术、经济负担和宗教支出方面对经济状况进行梳理。第四章是对滇西边区社会生活的介绍,滇西边区少数民族众多,通过对各少数民族的衣食住行和婚丧嫁娶来的介绍来对滇西边区社会生活有一个大致了解。第五章是对民国时候滇西边区社会的评析,在前四章的基础上,总结其特点,并对民国时期对于滇西边区的治理措施进行梳理,从各个方面了解民国时期对于滇西边区的治理。通过对民国时候滇西边区社会的研究,可以让国人进一步全面深刻的认识滇西边区,了解在边疆危机日益严重下的滇西边区的社会情况和对其进行边疆治理的措施,为当今的边疆治理提供借鉴。
其他文献
2016年7月19日,水布垭水电站大坝遭遇重现期100年的强降雨及重现期50年的洪水工况,引发多处险情和灾情,严重威胁大坝和发电设备的安全运行,虽未发生人身伤亡事件,但直接经济
韩南对李渔作品的评价较高,他对李渔研究倾注了大量心血。在韩南的中文译著《创造李渔》中,李渔的形象及其作品特点被分析得淋漓尽致。该书不仅展现了汉学家韩南对中国古典作
<正>变式教学是指为了达成教学目标,不断地为学生提供相关的材料或事例,使本质属性保持稳定,从而在学生的大脑中对事物有个整体的认识,在归纳整合中实现概念、定律、规律、学
笔者认为仅从阶级角度将高老头的父爱归结为封建宗法道德的体现或认为是父性基督之爱都是片面的,高老头的父爱具有明显的双重性。本文将结合《高老头》的文本细节,从两个方面
“干眼”这个病症现在许多人已经不陌生了,它是因为人眼睛中泪液的量或质发生改变而对眼球表面产生损害,从而导致眼部不适的一系列症状。干眼原是秋、冬季节的常见多发病,但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柳城县甘蔗种植面积大,但近年来蔗螟危害严重影响了甘蔗产量,农民要花大量精力防除蔗螟。基于此,通过田间防治试验,筛选出一批防治蔗螟的新型药肥,以期
<正>包虫病是可以控制和消除的,这已通过冰岛和新西兰成功控制并消除包虫病得以证明。这些成功的实例说明,只要严格执行防控技术措施,切断病原的循环链,就可以控制和消除包虫
<正> 《丢失的长命锁》 中短篇小说集 北岳文艺出版社1985《红房子》 中短篇小说集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8《厚土》 系列小说集 浙江文艺出版社1989
关于《长恨歌》主题归属的讨论已经进行了一千三百余年。在这场旷日持久的争辩中,被提出的观点和解读可谓汗牛充栋。其中"讽谕"主题说是较有影响力的观点之一,本文拟对"讽谕"
<正>思维是高级生物的大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内在联系的规律性做出概括与间接的能动的反映.它可以分解成一些基本的思维形式和思维方法.科学思维,即形成并运用于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