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犹太人问题》中人的解放思想研究

来源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ng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马克思的思想发展历史中,“解放”开启马克思理论探索和实践斗争的大门,而“人的解放”是马克思批判和建构理论的主题和线索,成为马克思终其一生的信仰和奋斗方向。《论犹太人问题》作为马克思理论建构的早期重要著作,上承其对思想先贤的批判和继承,下启唯物史观的发现和创立,在马克思思想发展史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论犹太人问题》中的人的解放思想是研究马克思思想的基础性问题,挖掘其内容、厘清其逻辑、明晰其地位,对把握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发展脉络,以及理解这一思想与共产主义思想、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对实现人的解放的实践活动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围绕这一主题,本文从三个方面开展研究:第一章主要梳理《论犹太人问题》提出人的解放的社会背景以及在这之前马克思对人的解放问题的理论探索。在历史上,犹太人在宗教生活、世俗社会生活以及政治生活上遭受不同程度的限制,至19世纪30、40年代,犹太人仍未达到西方人的一般解放水平。出于对犹太人群体的人文关怀,更是由于早前在《博士论文》、《莱茵报》时期以及《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对人的自由、市民社会和国家关系的批判和思考,特别是针对青年黑格尔派关于犹太人问题的错误认知,马克思以犹太人问题为契机开始查究人的解放问题。第二章重点考察《论犹太人问题》中的人的解放思想的主要内容。马克思从批判鲍威尔的观点入手,用唯物主义观点批驳犹太人问题的根源并非宗教排他性;以废除宗教为主要内容的政治解放导致政治国家的异化及市民社会的无序状态,极大地阻碍人的解放;在深入剖析市民社会异化现象的基础上,马克思指出走市民社会批判道路,通过市民社会革命才能实现人的解放。在人的解放的逻辑中,马克思不仅驳斥了鲍威尔的观点,还开辟出通过市民社会批判和社会革命实现人的解放的逻辑进路,为其思想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第三章着重探讨《论犹太人问题》中的人的解放思想的理论意义和当代反思。马克思扬弃费尔巴哈那里的“人”以及黑格尔的市民社会理论,初步阐发人的解放思想,推动共产主义思想的萌发,开辟政治经济学批判道路,实现了哲学立场的转变,同时也为思考现代人的生存状况提供思路。不过,《论犹太人问题》中的政治解放向人的解放的过渡问题、如何看待马克思的世俗视角在学术界仍存在诸多争论,为深入理解《论犹太人问题》中人的解放思想提供鲜活的思考角度。
其他文献
目的:病态建筑综合征(SBS)自发现以来报告率一直较高。随着建筑技术和建筑材料、室内物品及通风设施的更新换代,室内环境与各种SBS的症状问题越来越突出。以往研究中对办公室
美国等34个国家禁止从中国邮寄月饼入境,并加大对月饼的查验力度,提高月饼的进口技术标准,凸显了进出口食品安全的贸易标准。WTO形成了以《SPS协议》和(TBT协议》为主的食品安全
当非遗"落户"高校,需要在教育学层面上厘清非遗技艺解构与重构的关系。以《莆仙说唱曲艺梆鼓咚》为例,透过传承人的视角,再结合政府、高校教师、中学教师、小学教师、幼儿教
本文查明煤矿在幵采过程中可能诱发灾害的地质构造、不良地质体及其他在采空应力耦合作用下形成的灾 变地质体,对矿井水文地质资料、生产采掘等综合对比、分析,进一步划定矿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