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BmKIT3<'R>基因对家蚕发育与生存率的影响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jie_8501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探讨东亚钳蝎毒素.BmKIT3R(Chinese Scorpion Buthus martensiiKarsch,BmKIT3R)基因导入昆虫基因组对昆虫发育和生存的影响,寻找害虫防治新方法,本文以鳞翅目昆虫模式生物家蚕(Bombyx mori)为模型,研究了转BmKIT3R基因对后代家蚕发育及生存率的影响。将hsp20.4(heat shock promoter20.4)启动子控制BmKIT3R的瞬时表达载体、或E.coil表达的重组BmK/T3R注射蚕体均能导致家蚕因麻痹中毒而中止发育;构建了基于piggyBac转座子的新型转基因载体piggyGFP-neo-IT3R,该载体带有hsp20.4驱动BmKIT3R基因的表达盒和家蚕杆状病毒极早期基因启动子(ie-1)控制的新霉素抗性基因(neo)的表达盒。用精子介导法将转基因载体导入家蚕卵内,通过GFP荧光和G418抗性双重筛选,结合PCR、点杂交等分子生物学鉴定获得了转基因家蚕。结果显示,转基因家蚕产卵数减少,蚕卵孵化率降低。在G3代不同转基因系统中,平均单蛾产卵数为274粒,蚕卵平均孵化率为63%,平均最终存活率约为47.5%,18.9%存活的蛹在化蛾前死亡,死亡蛹干瘪不腐烂。在G4代,约99%蚕在3龄前死亡。以抗BmKIT3R多克隆抗体为一抗,通过western blot在呈现麻痹症状的虫体组织中可检测到BmKIT3R的特异性条带。结果表明,hsp20.4启动子未经诱导也具有低水平表达活性,转基因蚕呈现麻痹症状是由.BmKIT3R表达引起。将G4代转基因家蚕与野蚕(Bombyx mandarinaMoore)杂交,其杂交后代也表现出类似家蚕的中毒死亡现象,其生存率显著降低,表明将BmKIT3R导入害虫基因组可有效控制害虫的种群数量。进一步推测,控制BmKIT3R基因在蛹期特异表达可阻滞蚕蛹化蛾,实现鲜茧缫丝。本研究克隆了Bmhsp19.9启动子(GenBank登录号:FJ447563),构建了hsp19.9启动子控制红色荧光蛋白(Discosoma red fluorescent protein,DsRed/drFP5831报告基因的瞬时表达载体,进行家蚕体内及BmN培养细胞中的瞬时表达试验,结果显示,Bmhsp19.9启动子经诱导,在家蚕组织和培养的家蚕细胞中有良好的启动活性。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