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锂离子电池具有能量密度高,自放电率低等优点,是用于电网储能的理想电池。锂离子电池在滥用条件下可能发生热失控而产生安全问题。安装在锂离子电池包外的传感器不能实时感知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锂离子电池具有能量密度高,自放电率低等优点,是用于电网储能的理想电池。锂离子电池在滥用条件下可能发生热失控而产生安全问题。安装在锂离子电池包外的传感器不能实时感知电池内部温度,从而贻误阻止发生热失控的时机。已有研究结果表明,可以通过测量电池交流阻抗角的方法在线实时感知电池内部温度来实现热失控的提前预警,并给阻止热失控留出时间。本文以一种电网储能用磷酸铁锂电池为例,研究锂离子电池交流阻抗角与锂离子电池内部温度的标定方法及应用。主要内容包括:(1)储能电站与锂离子电池分析。分析了储能电站在电力系统中的作用,介绍了锂离子电池储能电站的配套设施;分析锂离子电池基本工作原理,几种锂离子电池的模型和几个锂离子电池的参数,分析了锂离子电池的产热与传热以及热失控的过程与火灾危险性。(2)锂离子电池内部温度标定方法研究。设计了锂离子电池交流阻抗角与其内部温度之间关系的标定方案,以一种电网储能用磷酸铁锂电池为例,进行实验。经实验研究,选用内部温度标定的激励频率为70Hz,继而得到了70Hz阻抗角与内部温度之间关系的数学模型。对于该种锂离子电池,内部温度在65℃以下温度范围有效。为该类型锂离子电池在电网储能应用中内部温度的在线测量提供了条件。本文给出的标定方法也可以推广到同类其他型号电网储能锂离子电池内部温度标定中。(3)标定结果应用与用户界面开发。利用实验得到的阻抗角与锂离子电池内部温度之间关系的数学模型,对未进行充放电、充放电过程中锂离子电池进行内部温度测量,并与锂离子电池表面温度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该方法效果良好。并开发了用户界面,以便于与电池管理系统的结合。
其他文献
随着主动配电网ADN(Advanced Distribution Network)的发展,研究主动配电网在网络控制和自动控制方面技术,对配电网的潮流及分布式电源DG(Distribution Generation)进行综合
《缀白裘》保存了相当数量乾隆年间的花部折子戏,剧中涵盖大千世界,反映人间百态,既寄托了编者的人生态度,又展现了百姓的日常生活和喜怒哀乐,与当时人们的思想状态和审美心理有密切关系。而且花部戏与雅部戏在艺术形式上的不同也使其成为中国古代戏曲由传统向近代演变的重要一环。全文以《缀白裘》中收录的花部折子戏为研究对象,大致分为以下几部分:绪论对论文涉及到的“折子戏”“花部”等几个核心概念进行界定,就不同的侧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安全生产逐步上升为百姓解决温饱后的第一需求。然而,我国企业安全生产现状仍然不容乐观:1)事故总量偏大,伤残人数和经济损失巨大:2)重特大事故没有有效遏制,并向非高危和非重点领域转移;3)安全隐患大量存在,部分地方和单位依然熟视无睹;4)非法违法行为屡禁不止,由此导致的较大以上事故占近一半;5)作业场所职业危害严重。深究以上生产现状的主要原因是,企业自身安全管理的不重视与安全生
拓扑优化是一种按照某种既定的设计要求和约束条件,在需要拓扑设计的区域内对材料分布进行优化的数学方工具和方法,改变了依据经验和直觉的传统设计方法,在航空航天、汽车行
隧道结构抗震设防的合理实施需要建立在合理的地震易损性模型基础上。地震动和场地条件都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在易损性分析中很难进行充分的考虑。当前的隧道地震易损性曲线
随着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的快速兴起,传统的单标记已经难以准确的描述对象,多标记学习逐渐成为大家研究的热点。在多标记学习框架下,有用的数据越多,对于对象的描述就更加的准确。但是随着信息的不断增加,冗余的信息也会随之增加并且严重影响最后对于对象的描述与判断。特征提取就是一种处理数据高维性的一种有效的方法,通过对于原始的特征空间,过滤掉一些冗余或者无关的信息,选择出一组包含了原始特征空间全部或大部分有效信息
菊芋(Helianthus Tuberosus L.)又称洋姜、鬼子姜,其块茎富含果聚糖等营养物质。通常菊芋块茎表皮呈白色,而有些品种表皮花青素含量聚集产生有色表型。其中高花青素含量不仅
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比例越来越高,老年人口增长迅猛,人口结构老龄化的速度加快,已步入人口老龄化国家的队伍之中。同时由于家庭人口数的不断减少,传统的养老功能不断弱化,老年人对养老提供的服务的种类需求越来越丰富,层次也越来越高,更多的倾向于医疗护理的服务需求。因此,这要求我国必须大力发展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方式。但是在我们当下社会实践中,医疗资源与养老资源的有效结合还存在着种种阻碍,以致成为研究和实践领
近年来电子信息技术发展迅速,便捷且安全的充电方式成为当前研究的重点。无线能量传输技术将电能通过气隙传输给负载或电池,避免了传统电力传输插拔环节的磨损和导线的漏电触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大,各类地下工程应运而生,带来了大量复杂各异的基坑工程,为了满足各种不同的基坑支护要求,基坑工程的支护方式也与时俱进不断革新。钻孔咬合桩作为一种新型的支护形式,有着整体刚度大、止水性好、作业方便、经济环保等优点,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咬合桩最先在我国的东南沿海地区引入使用且有较多的成功案例,但在兰州等我国西北黄土地区应用案例不是很多,但在以上地区某些特定工程如兰州邻近黄河的基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