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坡头坝基软岩的力学特性分析与蠕变过程数值模拟

来源 :西安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xhxf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河沙坡头水利枢纽工程的坝基岩体主要为泥岩、页岩等软岩,具有遇水软化、膨胀,力学强度低,流变性显著等特点。坝址区岩体裂隙发育,完整性差,具有不良工程地质条件,很容易造成坝基的不均匀沉降和抗滑失稳,这些都对工程建设和大坝工后的长期稳定性带来很大的问题。因此开展坝基软岩的力学特性与蠕变分析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首先,本文对沙坡头坝基软岩的物理力学特性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然后,在综合研究流变力学特性和流变本构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合沙坡头工程的蠕变本构方程,并且利用反分析方法确定了该方程中各个参数的取值。最后,本文借助大型商业软件ANSYS 6.1建立了三维有限元数值模型,对坝基分别进行了弹一塑性、流变特性以及抗滑稳定性有限元分析。得到的主要结论如下: (1) 各种软岩,甚至同一种岩性的软岩,其工程性质差别很大。因此,当其做为坝基时,一定要先研究其分布特点和基本的物理力学性质。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其它方面的工作。 (2) 采用与具体工程相适应的流变模型才能较真实准确地反映该工程软岩的性质。而且,数值分析只能模拟蠕变变形的前两个阶段,迄今为止,人们对蠕变第三阶段的分析较少。 (3) 本文计算所得的竖向应力符合自重应力场的分布规律,即在靠近地表面处的应力较小,随着深度的增加应力逐渐增大,与σ_y=γH的规律大致相符;计算所得的回弹和沉降变形规律与坝基的实际变形规律一致,可用于工程设计;西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随着蠕变变形的发展,坝基应力不断进行重分布,而且在上下游坝基的上部存在垂向应力随时间逐渐减小的区域;由蠕变产生的总的垂向位移不大,在安全范围内,因此蠕变位移不会影响大坝的使用安全; (5)经计算坝基的应力水平,可以看出坝基会朝着不断稳定的方向发展,因此蠕变的发展不会造成坝基的抗滑失稳。关键词:软岩,蠕变,抗滑稳定,不均匀沉降
其他文献
该文在分析了中国城市发展轨道交通的必要性的基础上,着重参考并借鉴了中国北京、上海、广州、香港等大城市已建轨道交通线路的建设运营模式,并从轨道交通项目的资金需求分析
本文在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和工程软设计理论的指导下,提出了基于失效损失期望的结构优化模型。通过分析框架结构体系在地震下的失效模式以及破坏损伤程度,以结构在设计使
与其它相应的力—电耦合材料相比,压电材料不但具有造价较低的特点,而且压电材料好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更高的效能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因此,在自动控制和自动诊断等智能机
网壳结构具有自重轻、外形美观、刚度大、承载能力好等特点。大多数单层网壳的设计通常是由稳定性控制,即强度一般不起控制作用,这便使得关于结构稳定的问题受到广泛关注。网壳
  本文以结构随机地震反应分析用的随机地震动为切入点,在归纳和总结国内外随机地震动模型的基础上,采用有限元方法,分析比较了四种不同的随机地震动输入模型,以及土体阻尼比、
  本文的工作首先从理论研究入手,从全局出发对该系统进行了总体设计,对建立该系统所涉及到的各方面问题进行分析,着重解决了NetMeeting在系统中的作用与定位、系统的基本功能
随着大中型水电站和抽水蓄能电站的兴建,高HD值(高水头大直径)的地下埋藏式压力钢管的应用日益增多。对于这种高HD值的地下埋管,传统设计理念与设计方法已不能适应其运行期的高抗拉与检修期的高抗压的苛刻要求。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组合套管式地下埋管,这种新型管型可以充分发挥钢管的抗拉作用和混凝土的抗压作用以满足高HD值埋管的特殊要求。 本文针对这种新型管型的工作机理与受力条件,主要研究了
科学技术在给人类创造了巨大的财富和现代文明的同时,也给人类社会带来了相应的灾难。工业社会的进步往往是以重大的技术灾害为代价的。作为灾害学科的一个新的领域,技术灾害
结构损伤识别是结构健康监测研究的核心与难点.结构健康监测技术存在模型误差、测量误差、环境影响和测量数据不完备等实际困难,使得许多结构损伤识别方法效果不理想,所以有
拉索预应力钢结构是一种方兴未艾的结构形式,在我国的应用日益广泛。对这一新兴结构体系的理论研究正在铺开。桅杆吊挂式预应力钢结构综合了高强柔性索和刚性桁架的特点,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