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中国经济低迷,为提振经济,中央政府不断推出经济刺激政策。在四万亿投资计划的带动下,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快速扩张,以平台贷款为主的地方债务风险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惠誉下调中国政府主权债务评级不过是国内外忧虑情绪的反映。中国债务问题的前车之鉴是“欧债危机”导致欧洲经济一落千丈,从《预算法》的修改,到县域财政整固计划,折射出中央已经关注到了地方债务问题。在现行金融体制下,上级政府有责任保障和救助下级政府债务,地方债务风险可能危及中央财政的有效运行。在此背景下,研究地方债风险波动特征,细化地方债风险波动受到的宏观冲击和特质冲击,对于建立地方债风险预防和防范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利用2010年1月~2017年12月31个省份(自治区或直辖市)的城投债利差月度数据构建分层动态因子模型。实证包括,将我国地方债风险的波动分解为共同冲击和特质冲击,估计全国、区域和省份风险因子,刻画其波动的基本特征;通过方差分解分析地方债风险波动的驱动因子;回归分析省份特征与不同层级因子影响程度的关系;运用因果关系检验分析区域和省份间地方债风险的波动路径。研究发现:(1)不同省份的地方债风险波动的动态特征表现了高度的趋同性;(2)全国风险因子对地方债风险波动的平均贡献率高达70%,是主要的驱动力;(3)经济发达程度、金融发展水平和债务风险波动率影响全国和省份风险因子对地方债风险波动的冲击效应;(4)我国区域间和省份间的地方债风险的波动路径,主要是其他区域向经济发达地区或向区域内经济中心地蔓延,边远地区的地方债的风险波动表现了较强的独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