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休闲体育的研究工作方兴未艾,特别是后奥运时期,休闲体育的研究得到了政府、社会、学校等各个层面的支持,更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并从事这一领域的研究工作。众所周知,了解某一领域或是某一科学共同体的研究历程、热点和发展趋势是深入该领域,从事该领域研究工作的必要前提和重要保障。如何科学有效的梳理研究领域的研究历程,探寻当前的研究热点并科学预测未来发展方向也就显得至关重要。然而,随着各界对我国休闲体育研究领域关注度的不断提高,相关研究的数量、范围也在不断扩展。面对相关知识在短时间内发生急骤的“爆炸性”增长的现实情况,如何采用尽可能简洁有效、准确可靠的方式获取该领域的研究动态已经成为我国休闲体育研究领域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与此同时,如何运用恰当的理论与方法对研究动态结果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与评价,找出该领域研究中急需解决的实际问题也是学者们理应关注的话题。那么,我国休闲体育研究中,研究成果的演化趋势如何?研究主体存在怎样的结构特征?近20年来的我国休闲体育的研究主题分布领域在哪里?研究中使用的资料收集和分析方法是何特征?为了准确回答上述问题,本文结合多种分析方法,包括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专家访谈法法、逻辑分析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我国休闲体育研究领域近20年来发表的近3000篇文献进行了必要的数据统计与分析,定量与定性相结合,深度分析我国休闲体育科学研究领域中的主体特征、主题分布、核心热点等问题,是我们对我国休闲体育研究动态有了较为准确、全面的认识。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从近20年来我国休闲体育研究的载文年代分布情况来看,我国休闲体育研究可以追溯至上世纪90年代初,并且可以划分为萌芽期(-2000年)、关注期(2001-2006年)和快速发展期(2006-2011年)三个发展阶段。2.自2003年以来,国家和地方对我国休闲体育科学研究的资助力度不断加大,但相对而言资助水平仍然有限。资助结构上则表现为“下滑式斜坡”形态,结构合理性有待提高。3.体育类核心期刊是我国休闲体育最为主要的载文刊物,是该类成果的主要发布载体,在休闲体育研究的推广和传播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4.我国休闲体育发文作者群体作者年龄结构相对稳定前提下呈现出年轻化的发展趋势;职称结构则表现为“马鞍型”分布,以中级职称作者居多;各个学历段的分布比例比较平均;作者系统分布较为集中,以中东部地区为主;专业体育院校和普通高等院校的专职教师成为该领域的研究主体。5.经过近20年的发展,我国休闲体育研究领域已经初步形成了一个以24为学者为代表的相对稳定的核心作者群体,以该群体为中心形成了14个相对独立的科研合作网络,构成了我国休闲体育研究的中坚力量,并且整个网络体系呈现出日趋集中和扩大化的趋势。6.该领域目前仍然以理论研究为主,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是其资料的收集的主要方式,而社会学方法则是其主要的应用方法。7.我国休闲体育研究主题在三个不同的发展时期各有不同,从总体看,概念界定、休闲体育生活化、中外休闲体育对比、学校休闲体育、休闲体育产业、休闲体育文化、特殊群体休闲活动等七类主题是我国休闲体育研究的主要领域。同时,七类研究主题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其中休闲体育产业、休闲体育文化两类研究主题呈现为持续上升态势;特殊群体休闲活动以及概念界定两类主题表现为起伏状态;而休闲体育生活化、中外休闲体育对比、学校休闲体育等三个主题的变化相对稳定。8.从引文角度出发,我国休闲体育研究领域的学者之间存在文献检索的能力差异显著、引文类型相对单一,以图书、期刊居多,而如会议文献、专利文献、学位论文、科技报告等特种文献的引用十分有限、具备了一定的对自身紧密相关的学科领域的外文文献的跟踪和关注能力但能力有限的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