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的语文课不仅要教给学生们使用语言的能力,还要负责传弘扬、发展祖国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重要任务。文言文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无疑在成为传播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文言文在培养学生了解、接受民族的文化传统,提高自身文化素养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有着如此重要作用的文言文教学的现实情况却不容乐观,它面临着很大的困境,即学生厌学、怕学,教师教得累、教得苦。教学效果非常的不理想。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文言文本身与现代汉语距离远差异大,失去了语言环境,学生们对文言文本身有太大的陌生感;学生学习文言文只是为了高考,对文言文本身的思想价值漠不关心,功利性太强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得到任何的文化熏陶和人格的提升;教师在教授文言文时方法过于陈旧;学生的文言文基础较之以前有所下降,一些基本的词类活用和句法知识对理解文言文是十分必要的,可是由于中考不作为考试内容而被初中教学删去,因而学生对高中文言文很难理解;传统文言文课堂过于刻板弊病过多,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针对这些问题本人通过阅读各方面的文献资料和教学实践经验找到了一些解决的对策。首先要明确新课改后语文学科的课程目标和考试大纲对文言文的要求,根据这个要求明确文言文的教学功能。然后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这一环节具体方法有:引导学生刻苦钻研的精神;精心设计导入语,创设良好语文氛围;培养兴趣这一环节之后是重视诵读在文言文中的重要作用。在诵读的过程中也要讲究方法策略,重点是让学生读出兴趣;在教学过程中还要重视多媒体技术对教学的重要作用;将学生熟悉喜欢的音乐融入文言文课堂以及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重视文言文对“言”的讲解,但要注意讲解的方法技巧,如:将成语与文言文的词汇、句法讲解相联系;做好知人论世的工作,让学生能感受文章的背景,已达到更好地理解文章思想的目的;从现代生活中找到传统文化的影子,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经过这些实践后,从几次考试成绩中可以看出,学生的文言文能力确实有所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