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媒介形象构建分析——以《中国青年报》《南方都市报》为例

来源 :中南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fs8013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90后”是指我国于20世纪90年代出生的一代人。这代人出生和成长于中国改革开放成就最大、市场经济发展最快、社会结构转型剧烈、各种思潮激荡碰撞、价值观念分化多元的时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与完善,使他们在经济体制深刻变革和利益格局深刻调整中成长;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全球化潮流中与外界全面频繁的交流,让他们在文化多元化和价值取向多样化的社会中成长;网络信息化的真正来临,使他们在平等互动交流中成长;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让他们在日益加剧的竞争压力下成长。”作为成长在国家崛起和世界格局变化变化大背景下的一代人,由于其所生活环境和成长过程的特殊性,“90后”群体引起了人们的关心和关注,成为了媒体关注的新焦点。  麦克卢汉说:“媒介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也是区分不同社会形态的标志,每一种新媒介的产生于运用,宣告我们进入了一个新时代。”今天,传媒技术不断飞速发展,如空气般渗透进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大众传媒的影响力日益增强,对于“90后”形象的塑造,大众传媒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媒体报道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公众对客观现实认知的正确程度。本论文正是要通过分析媒介传递的“90后”形象,来使社会公众进一步了解和认识“90后”这一群体。  本研究将采取问卷调查法、文本分析法和典型案例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以《中国青年报》和《南方都市报》两家全国最有影响力的媒体为例,以“90后”相关报道为文本分析对象,探讨国内媒体如何构建“90后”这一群体的形象。并在研究统计后对两份报纸关于“90后”媒介形象的塑造进行分析对比。  本论文第一部分为绪论,简要介绍论文的选题缘由、研究意义以及文献综述第二部分为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第三部分为《中国青年报》中“90后”的媒介形象分析。第四部分《南方都市报》中“90后”的媒介形象分析。第五部分则为两份报纸的“90后”媒介形象分析对比,从报道倾向、报道主题、报道体裁三个部分进行论述,通过对比分析,《中国青年报》中的“90后”媒介形象更加客观,《南方都市报》中的“90后”媒介形象更加全面。第六部分是本文的结论。  当前,媒体要构建全面、准确的“90后”媒介形象。首先,媒体不能以偏盖全。不能把极少数没有得到良好教育的“问题孩子”的标签,贴在90后这一大群体身上,这对他们来说是不公平的。其次,媒体要以正面引导为主。再次,要客观评价90后这个群体的所作所为。不得不承认,个别90后这一群体,确实存在“不靠谱”、“非主流”的现象,但是更多的90后群体则是这个社会的主流。最后,媒体应该本着真实、客观、公正的原则,来报道所有90后的报道,要以宽容的心态,来面对所有对90后的非议,对于个别90后的非主流行为,我们不要无限放大,而应本着治病救人的态度,来淡化处理。对于90后所表现出来的正能量的东西,我们也要客观报道,不能过分拔高。只有这样,才能让社会看到一个真正的90后,才能让他们真正快乐的成长。  除此之外,还要强化“90后”的新闻话语权,记者应该深入采访,全面报道“90后”;遵守新闻规律,实现“90后”新闻价值的最大化;加强沟通,增强新闻传播效果。  同时,媒体在构建任何一个社会群体的媒介形象时都要尽力做到客观公正。首先,要提高媒体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从事媒体行业的人员要不断深入了解这一群体,了解他们的真实情况。其次,媒体要提高社会责任感,增加社会群体报道的数量。最后,政府要在现有的新闻体制和新闻政策上进行改进,提高新闻报道的质量。这样,才能为公众构建一个更加客观的群体媒介形象。
其他文献
期刊
中国画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发展历史,现代广告设计不到发展百余年,但是不可否认,中国画的诸多元素同广告设计的众多方面不谋而合,广告设计不能完全脱离中国画而独立发展,二者之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广告设计主要表现两方面的功能,一方面是向观众传达广告信息,而另一方面则是向受众展现潜藏其中的精神,广告中渗透中国画元素,可以使作品更加富有文化内涵,同时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准确理解创作者想要传达的意图。  一、中
(上接2009年第6期第27页)    3海运业横向协议    35.合作协议的存在是海运市场的普遍现象。考虑到这些协议由实际或潜在的竞争者订立,可能对竞争要素产生不利影响,因此,企业应当特别注意确保协议符合欧盟竞争规则的要求。在服务业(比如海运业)中,评估某项协议可能对相关市场产生的影响时,应当特别关注价格、成本、质量、频次、差异性、创新性、市场营销和商业模式等因素。  36.技术协议、信息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