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音乐虚拟文化长廊的构建与实现——以恩施土司城为例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stz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以及土家音乐自身的演变,土家音乐文化固有的传承方式已经无法再满足其传播和继承的需求。对土家音乐文化进行数字化的开发与传播势在必行[1]。近几年,随着虚拟现实与交互技术的迅猛发展,与土家景观游览相关的虚拟场馆漫游系统层出不穷,部分系统亦采用了土家音乐曲目作为背景音乐,对土家音乐文化的传播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但是绝大部分的虚拟场馆漫游系统都是单纯的只做场景展示,并没有与景观本身的历史发展、故事来源、详细出处等背景知识相结合,更没有深度的挖掘与景观相关的土家音乐文化。这种脱离了土家音乐文化的场景展示,很难全面而深入的对土家文化进行展示和传播。  本文构建了以恩施土司城为对象的土家音乐文化长廊,将土家音乐文化与土司城的场馆建筑、自然风景、雕塑作品、风土人情等深度融合,以达到良好的传播与发展效应。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研究:  (1)土家音乐虚拟文化长廊的特征分析。总结得出了三大特征:以土家音乐为中心,充分展示包括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技艺、民俗等在内的土家音乐文化资源;丰富的景观资源作为载体,包括古建筑、自然风光、民族博物馆、特色住宿、雕塑、歌舞表演、文学作品、风俗节日、特色饮食、手工艺品等,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联合可视化呈现土家音乐文化资源;形象生动的虚拟漫游与交互方式,让用户不仅能够身临其境一般的感受景观,还能体验交互方式带来的全新体验。  (2)土司城景观与音乐的耦合挖掘。以主题图技术来研究发现土家景观与音乐资源两者之间的连接点,每个土家景观拥有与其相对应的代表歌舞,而每个音乐曲目也都有各自的传承基地。通过这些共同的属性将景观与音乐这两个实体联系起来,实现土司城景观与音乐资源的关联组织。  (3)土司城虚拟音乐文化长廊展示方式。从技术实现和内容组织两个方面来研究其展示方式。在技术实现方面,联合三维全景引擎技术、全景图合成技术、数据库技术;在内容组织方面,以音乐为中心,以山水景观、建筑、雕塑、文学作品、特色歌舞表演等作为载体,将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以及相关民俗进行联合可视化的呈现。  该虚拟音乐文化长廊以恩施土司城为实施对象,不仅全面分析了土家音乐虚拟文化长廊的三大特征,还深入挖掘了土家族景观资源与土家音乐资源的耦合性,最后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设计并构建出了恩施土司城虚拟音乐文化长廊,将土家音乐文化与土司城的场馆建筑、自然风景、雕塑作品、风土人情等深度融合,对土家音乐文化的传承与传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其他文献
现阶段社会文化环境受众多因素影响,以现代大众传播媒介为甚。媒介对受众的影响研究也随着时代的发展研究更加深入。值得一提的是,以互联网和移动设备为代表的传播媒介成为人
教材不仅是课程内容的具体体现,更是教师设计和实施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其文本质量和实施效果都会影响到课程的整体质量。近年来,教材审定制度的采用和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教
乡镇是我国最基层的行政机构,是农村和城市相互联系的重要桥梁,也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重要纽带。它在农村乃至整个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乡镇文体站是我国
管理教育工作作为部队经常性工作之一,是部队生成战斗力的重要保证。新的历史时期,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中国特色军事变革不断推进,时代条件、社会环境已经对部队管理教
儿童教育的核心思想是以儿童为中心、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然而,在现实中却存在着大量违背儿童发展规律的现象,其中最突出的现象就是“催熟”儿童,如对儿童教育的无限提
在现实的课堂生活中,课堂的两大主体——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难免出现矛盾和冲突。面向初中毕业生的五年制高职院校的课堂由于其生源基础的特殊性,课堂师生冲突频发并干扰着
在最近的几年中,伴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中国的综合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更多的外国学习者都把汉语加入到学习的计划中,学习汉语的潮流已经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中国的对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