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叶绿素是植物叶绿体内参与光合作用的重要色素。叶绿素的生物合成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当植物基因组的某些位点发生变异会影响叶绿素的代谢,从而导致植物的叶色发生改变。水稻叶绿素合成缺陷突变体不仅是研究高等植物的光合作用,叶绿素的生物合成,叶绿体的遗传分化及发育等的重要材料,而且可作为标记性状在水稻杂种优势利用中应用。因此,水稻叶绿素合成缺陷突变基因的发掘、研究和利用一直受到人们的重视。 本文从水稻新品系824B中发现一份黄化突变体824ys,研究了该黄化突变体的形态特征、农艺性状、生理特性及叶绿体超微结构,利用其与正常绿色的原始亲本824B及水稻品系Ⅱ-32B和495R的杂交F1、F2代分析了该黄化性状的遗传行为,并利用微卫星标记对该黄化突变基因进行了初步定位。主要结果如下: 1、824ys黄化突变体的表型特征是:叶色为黄绿色,植株变矮,分蘖数减少,生育期延长。此突变体从幼苗期开始整株就呈现黄化性状,在与正常绿色品系混播情况下,由于在竞争阳光中处于弱势而不能长成壮苗,具有群体竞争性致死现象。 2、在苗期、分蘖期和抽穗期3个不同的发育期,824ys光合色素含量较824B都表现为下降,其中叶绿素含量下降58.10~66.66%,类胡萝卜素含量下降13.45~27.85%,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含量分别下降52.05~59.49%和88.70~98.19%。叶绿素含量下降幅度比类胡萝卜素大,叶绿素b含量下降幅度又比叶绿素a大,由此推测叶绿素b含量的大幅下降可能是造成突变体呈现黄化性状的最主要原因。 3、通过石蜡切片观察发现,突变体824ys叶片结构中的机械组织、硅状突起物、木质部、维管束鞘、韧皮部及泡状细胞等较其原始亲本824B无明显变化,但是,其叶肉细胞部分染色较浅,说明有的叶绿体结构已经出现退化、降解。通过电镜观察叶绿体超微结构发现,突变体824ys的叶绿体内部结构发生了明显改变,其基粒和基粒片层减少,有的基粒已严重退化解体,基质中发现有大量的囊泡存在,嗜锇颗粒增加并聚集。 4、对824ys与3个正常绿色品种所配制的杂交组合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所有组合F1代的叶色均表现为正常绿色,F2代正常绿苗和黄化苗的分离比例均符合3∶1的期望比,表明该黄化突变性状由1对隐性核基因控制。 5、选取495R/824ys的F2代作为定位群体,用比较均匀分布于水稻12条染色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