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信任·法律权威·法律秩序——以唐慧案为分析对象

来源 :西南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wangy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的现代化转型是由传统权威向法律权威变迁的过程。法律信任是法律权威的社会心理基础,法律权威的确立也意味着法律秩序的稳定。从历史角度考察,法律权威的确立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偶然事件,建构法律权威、创造法律秩序有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需要对其内在的形成机制加以探析。通过法律信任形成对法律权威的共识,进而重塑法律秩序,是中国现代化转型的路径之一。理解当下中国的法律信任现状和法治模式,是法律权威确立和法律秩序建构的前提。  本研究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对曾经引起长期大范围公共讨论的唐慧案进行回顾,并选取若干重要节点进行分析。唐慧对作为执法者的警察的不信任,是其以闹事、上访等形式干预永州市公安机关和司法机关的起因。唐慧事件被媒体报道后的社会反响形成了对司法机关的质疑。在唐慧的媒体形象反转之后,曾经为唐慧案发声的律师、法学学者等人的动机和人品受到了抨击。“信访不信法”,体现了司法机关在处理部分案件时的被动地位。而警察、司法机关、律师、法学学者在唐慧案中受到的质疑,是当下法律信任水平的反映。第二部分总结了现代化转型的背景与目标。法律权威的确立是当前法治建设的核心问题,互联网媒体主导下的媒介环境,是法治建设的舆论环境。过去对“维稳”的片面强调纵容了上访,上访者借助权利话语又获得了舆论中的强势地位,进而对政府机关以及司法机关形成了压力,并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司法公信力。唐慧案等一系列与劳动教养制度有关的个案从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劳动教养制度的废除。然而,个案对法制变迁的推动却因其存在的某些缺陷而难以成为法治建设的动力。在新媒介环境下,诸如唐慧案此类个案甚至可能在某种程度上又削弱了公众的法律信任。“维稳”要求与权利话语下司法机关的弱势、新媒介环境下司法机关以及法律职业群体形象的分裂,是影响法律信任水平提升和法律权威确立的重要因素。第三部分从现代化转型的角度对法律权威的确立进行学理分析。权威的转型往往伴随着社会秩序的不稳定,因此在现代化转型时期法律权威需要传统权威的支持,这两者之间形成内在的紧张。转型期社会共识的分裂所构成的社会心理基础,实际上威胁到了法律权威的确立,并对法律权威和法律秩序提出了挑战。
其他文献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期刊
中国北方游牧民族相对比较集中,主要在蒙古高原地区活动,该地区是北方游牧民族活跃的历史时期和该民族主要的活动区域,文中所提到的游牧民族主要有匈奴、突厥、鲜卑、契丹、
诉讼信托有公益与私益之分。私益诉讼信托是指委托人将债权等实体权利与相关的诉讼权利转移给受托人,由受托人以当事人的身份实施诉讼,实现实体权利的内容,诉讼产生的利益归
人类社会正在进入一个以网络推送信息的新媒体时代,具备强大传播功能和交互功能的新媒体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载体,日益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近年来,新媒体凭借
目前,中小学体育教学资源发展不平衡,地区差异显著,各校资源多寡不一,浪费严重,利用率较低.为了改变当前不良状况,应当对体育教学资源进行优化整合.在新课程实施环境下,合作
刑事诉讼程序中的回转现象是刑事法学界与司法实务界对我国刑事诉讼法中的一些相关规定及其在实践中的适用情况所给定的事实性描述。程序回转现象的存在尽管在补救程序性缺失
近日,农业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宣传推介全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典型案例的通知》,对已成为县域经济主要支撑、农民就业增收主要渠道、农村产业兴旺主要领域的18个“一县一业”全
期刊
公司社会责任是公司在谋求公司和股东利润最大化之外对社会公众所负有的经济责任、法律责任和道德责任。这一理论发端于经济领域,在20世纪30年代后受到了包括法学、社会学等
在我国,环境侵权作为一种特殊的侵权行为,这种特殊性反映在程序法中则表现为传统的证据理论及制度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预期,难以达到实体上的公平公正。因此,有必要对传统的理论
我国政府救市的实践相当丰富,但是一直呈现出非法治化的特点,尤其不注重救市程序的遵循,因此常常招致民众对政府救市过程及其措施的诟病与批评。美国和日本在救市程序方面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