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产者延伸责任(Extended Producer Responsibility,以下简称EPR)是建设循环型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国外已经将其很好地付诸于立法和实践中,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而在我国关于EPR的法律规制还很不完善,更谈不上付诸实践。因此,我国要在借鉴西方发达国家EPR立法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循序渐进地构建我国EPR法律体系,为建设循环型社会提供一定的法律支撑。
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对生产者延伸责任的法律规制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论文的第一部分是对EPR的法律规制问题进行理论分析。首先对EPR的概念、适用范围以及内容进行阐释;其次对EPR法律规制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进行论证;再次是简单阐释EPR法律规制的理论基础。
论文的第二部分是对中国的EPR法律规制现状进行分析。主要是对中国现有法律中有关EPR的法律进行枚举,然后总结出其所存在的问题,以便我们进行完善。
论文的第三部分是对国外EPR的立法实践进行阐释。分别对德国和日本的相关立法现状进行分析,并得出国外EPR法律规制的特点,以期对中国EPR的法律规制有所启发。
论文的第四部分主要是依据上文中所得出的结论,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完善我国的EPR立法。主要从法律体系、责任主体、责任分配、法律制裁措施以及相关的保障体系等方面展开阐述,以期能够对我国EPR法律规制问题的解决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