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赫兹高速通信基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来源 :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oishioce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5G(5th Generation Mobile Networks)和后5G时代,无线通信中的数据业务传输需求呈爆炸式增长,而越来越稀缺的频谱资源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对数据业务传输的需求。寻找更多可用的频谱资源,是未来通信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太赫兹频段,因具有丰富的频谱资源,受到广泛关注。太赫兹通信具备100Gbps以上的数据传输能力,能满足未来通信需求。研究适用于太赫兹无线通信的超高速基带处理平台,对太赫兹无线通信未来的发展和应用至关重要。本文对太赫兹高速通信基带处理系统进行研究,设计并实现了一套传输速率达10Gbps的基带系统。主要研究工作如下:第一,本文对太赫兹波的大气传输特性进行了仿真分析,确定了以220GHz频段作为本设计的通信频段;对该频段下的无线信道传输特性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太赫兹信道具有大频偏和带内不平坦的特点;分析了单载波系统和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系统的优缺点,确定了本文采用OFDM系统作为基带设计方案。第二,本文根据基带链路性能需求,设计和仿真了高速基带链路方案。首先设计了物理层串行帧结构,采用16相并行化计算方案。然后基于并行结构设计了基带收发机关键技术方案。最后仿真分析了相应算法和系统性能,验证了基带系统设计的可行性。第三,本文基于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硬件实现平台,对基带收发机系统进行了硬件实现。设计了物理层整体实现结构;并对关键模块的实现过程进行了详细介绍,其中设计实现了超高吞吐率的LDPC(Low Density Parity Check Code)编译码器。然后给出了关键模块的优化方法。最后对关键模块和系统进行了资源分析和性能评估。第四,本文搭建了太赫兹无线通信实验系统,测试验证了基带系统各项指标符合设计预期。基带发射信号中心频率为1.6GHz,带宽达到了2.6GHz;采用16QAM调制方式,空口速率达到了10.4Gbps。同时测试了系统在1.3km传输距离下,依然具有良好的视频传输性能。本文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太赫兹点对点无线通信的高速率、低复杂度、性能优异的基带系统设计方案。通过理论分析、仿真验证、硬件实现和实际测试,完成了基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对提升太赫兹无线通信速率和传输距离起到了积极作用。
其他文献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社会对于集成电路领域的各个部件的需求也急速增长。在存储器领域,我国急需一批非易失的高速存储器,而铁电材料与CMOS工艺良好的兼容性以及其优良的存储特性让其逐渐成为研究热点。本文的主体是运用仿真验证与测试验证的手段实现对一款铁电存储器芯片的读写电路的仿真和测试验证。本文首先对铁电材料的基本原理与铁电基本存储单元进行了介绍,然后又分别对本款铁电存储器芯片的外部与内部结构进行了详细说
直接序列扩频(Direct Sequence Spread Spectrum,DSSS)通信,通过将待传输信号的频带展宽,使其在抗噪声干扰、抗截获等方面具备独特优势,因而被广泛的用于导航定位、勘探测量及军事、民事通信等领域。然而随着现代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一方面,通信条件变得愈加严苛,使得传统的扩频通信方法不再适用。另一方面,人们对通讯质量的要求逐渐提高,对直接序列扩频接收机性能提出了新的挑战。高
BIT(build-in test)即内建测试,是一种可以让设备进行自检测的机制,也是可测试性设计的一种实现技术。内建自测试系统的目的主要是简化产品测试的复杂度,从而降低成本,同时还能减少对外部测试设备的依赖程度。随着BIT技术的应用范围和复杂程度日益增加,实现BIT的自动监测,能进一步提升测试效率节省资源。本文以通信类装备为嵌入式测试对象,其包括射频信号测量模块、中频信号测量模块、模拟信号测量模
随着目前数字系统之间传输速率达到Gbps级,高速率下的数据传输稳定性与准确性成为评价数字系统是否正常、稳定工作的重要判据,其中数字信号在时序上的抖动成为影响数据在高速率下正确传递的关键因素。本论文基于“数字系统抖动特征的快速提取与抖动注入校正方法与技术研究”和“定时数据发生器”课题中,要求对数据码型产生多种类型的幅度、频率可控的抖动,在现有抖动研究基础上,研究如何精确的向数据码型针对性的产生抖动分
近些年来,二硫化钼(MoS2)作为二维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中最具代表性的材料,因其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质倍受人们关注。同时,MoS2相关的范德华异质结更因其独特的界面能带结构成为近年研究的热点。众所周知,材料的大面积制备是其性能研究和应用的基础,迄今为止大面积MoS2及其相关异质结的制备已经取得诸多进展(主要采用化学气相沉积(CVD)法),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CVD生长过程处于一个多物质、多物理场、多参数
近些年,电磁波作为重要载体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极大地促进了社会进步,但由此产生的电磁污染问题愈演愈烈。电磁污染会对电子仪器的正常运行以及人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电磁波吸收材料能够有效地吸收电磁波,并将其转化为热能及其他形式的能量耗散掉。因此,开发具有“宽、薄、强、轻”特征的高性能吸波材料对降低电磁污染意义重大。二维材料是最具竞争力和前景的吸波材料之一,具有较强的电磁波衰减能力,MXene就是其
行波管(Traveling Wave Tube)是在真空环境中,通过电子和电磁波相互作用,将电子动能转化为电磁能,实现电磁波放大的一类真空电子器件。太赫兹行波管是指工作在0.1THz~10THz的一类行波管。相比于半导体类太赫兹波源,其具有频带宽、噪声低、功率高的优势,输出功率甚至超过固态器件4-5个数量级。太赫兹行波管是填补“太赫兹空隙”,实现太赫兹通讯、太赫兹探测等装备不和或缺的“心脏”,因此
空中防撞系统(TCAS)是一种重要的航空电子设备,能够在飞机飞行过程中实现对周围空域的监控,并且在可能出现相撞危险时,发出危险警告。还能够指导飞行员通过操纵飞机,在垂直方向做出上升或下降的规避动作。为了满足研发过程的验证需要,将问题发现和排除在飞机起飞前,以及保障设备稳定运行,需要空中防撞系统测试设备来完成相应的测试工作。本文根据TCAS设备实际测试需要,基于软件无线电技术提出了使用三片FPGA+
天线能够实现自由空间中的电磁波与局域空间内能量的相互转换。在微波波段,天线工作频率处于大气透明窗口,被广泛用于无线通讯。而在红外光学波段,金属表现出等离子体特性,使得红外光学天线具有诸多新效应和应用,分子检测是红外天线独特的应用之一。光学天线的分子检测从原理上可分为折射率传感和指纹吸收传感,其中折射率传感通过添加分子前后天线工作频率的频移量获得分子的厚度和折射率信息,不能获取分子指纹等特征信息;而